从顶流到学霸 第74章

作者:一苇以渡 标签: 打脸 爽文 穿越重生

  “啥?”陆庄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拼命瞪大眼睛盯着俞晚舟打量,倒吸一口凉气说道,“大神,你是真疯了?”

  “怎么,你也觉得这个问题太难了?”

  “这个问题它不是难不难,它就是那种很特别,就是那种——从理性看来,目前基本上就没有解开的可能性的难题。更何况弱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已经被做出来了。如果你要做出一个具有轰动性,乃至世界性的成果——大概只有解开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证明或者是证伪这个猜想的存在,你的挑战,是不是太高难度了。”

  “是吗?”俞晚舟轻松的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有信心一定可以解开这个难题。”

  “你一定是疯了。”陆庄喃喃自语的说着话。

  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是什么?

  这个得将时间拉回8年之前,2000年5月4日,由几位一流数学学者和专家拟定了七道数学猜想,即千禧年大奖难题,又被称作世界七大数学难题。

  分别是N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庞加莱猜想、黎曼假设、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纳卫尔-斯托可方程、BSD猜想。

  这些问题都是千百年来,还未完全被解开的数学难题。克雷数学研究所规定,解开一道数学难题,证明者能够获得一百万美金的奖励。其实更多的荣誉并非是来自一百万美金的奖励,而是一种认同。

  能够解开千禧年大奖难题中的一道,就足以证明,自己已经是国际顶尖的数学家之一。

  要知道,拟定和发布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的专家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前英格兰皇家学会会长,迈克尔·阿蒂亚。

  而俞晚舟所说的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也就是Birch and Swinnerton-Dyer Conjecture,简称为BSD猜想。

  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

第109章 误解

  2003年俄国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凭借一己之力解开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随后就不知所踪。让国际数学家大会都挺尴尬的,他们本来是要将菲尔茨奖颁发给这位大神。

  然而这位大神在06年的时候,并未出现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甚至拒绝领取千禧年大奖难题的奖金,现在还不知所踪。

  至于俞晚舟野心勃勃的想要解开BSD猜想,但他现在还未动笔。他的打算是将BSD猜想作为毕业论文,也算是为渝大的数学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如果不能解开BSD猜想,那就暂时别毕业。这种猜想,鬼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被证明出来。

  这么多天才的数学家,为什么还会有千禧年大奖难题的存在?

  那自然是因为,即便是天才数学家,也是有解不开的难题。否则,从数学成为显学之后,这么多数学家前仆后继,千禧年大奖难题,已经还是存在,并且高高矗立。甚至被称为数学界难度最高的猜想之一,直到前几年,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才被证明。

  其实自从千禧年大奖难题被公布之后,就有无数的数学家在解开千禧年大奖难题。甚至在更遥远之前就有无数的数学家对公布出来的几大难题进行证明。无一例外,成功的人仅仅只有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或许要在加上一位证明费马大定里的安德鲁·怀尔斯。

  若不是费马大定里在1994年被解开,那么千禧年大奖难题,必然是有费马大定里的位置。

  而这么多的数学家,解开世界性难题的人,也就这么两个。想想看,这个淘汰率究竟有多高。即便是俞晚舟,他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解开BSD猜想。不过既然已经触及到了BSD猜想,那就不妨试试。即便是他解不开,也不可能会有人因为这件事情而嘲笑他。

  除非那个人狠起来,连自己都要嘲笑。

  反正即便是真有人嘲笑他,俞晚舟也是不会害怕的。做研究吗?失败很正常,更何况,失败就是成功他妈。要不是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呢。

  谁做科学研究,一次就能成功。这大概就是天降鸿运吧?把一辈子的运气都用在了这个科研上。

  “所以,大神你要是把BSD猜想作为毕业论文,你是真的一辈子都不想毕业了吧。”陆庄很怀疑,俞晚舟到底还能不能毕业。那可是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无数数学家前仆后继,最后得到的也就是一个弱BSD猜想结果。算是有重大的突破,但真想要解开BSD猜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并且重要的成果已经给出,除非能够完全解开这个猜想。否则,谁都不可能超越之前的重要结果。

  陆庄觉得俞晚舟的选题有毒,两个课题都是别人给出重大结果,要么就被人嘲笑,要么就震撼所有人。

  这是什么神奇的操作,恐怕就连最顶尖的数学家也不可能说自己在几年之内,必定能够解开千禧年大奖难题吧?况且庞加莱猜想也不是在公布之后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才开始做证明的。很多证据都表明,更早之前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就已经开始做这个课题。

  只是他在2003年的时候解开这个问题而已。

  想要在几年之内解开一个世界级的数学猜想,那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谁听见俞晚舟的这句话,恐怕都会不自觉的想要笑。任凭你俞晚舟究竟多么的聪明,多么的厉害。但想要解开千禧年大奖难题,那就是不自量力。

  陆庄之所以没有笑出来,倒不是认为俞晚舟能够做到。而是想不通,俞晚舟也不像是飘了,为什么要挑战这么高难度,乃至于根本就不是人类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这就是所谓的妖孽吗?这么严格的要求自己,每天好像都在挑战身为人类的极限。还是说大神对千禧年大奖难题的里解上,有什么偏差?

  但也不可能吧,大神对千禧年大奖难题的里解应该比他们这些普通人更加里解才对啊。

  陆庄真实疑惑不太懂,为什么大神好像真的觉得解开千禧年大奖难题很容易似的。

  “我说俞神,你……是不是对于千禧年大奖难题有什么误解?”

  “没有啊。”俞晚舟很纳闷,“你是怎么有这种感觉的?”

  “从你刚才说毕业论文是BSD猜想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感觉……”陆庄极其无语,恐怕这事要不是他从俞晚舟口中听见,一定会认为是别人在造谣。

  “唔……”俞晚舟沉吟了一下,随后说道,“其实也可以这么说,我尝试解开BSD猜想。但不一定能够解开,我也没有说一定要解开BSD猜想啊。”

  “况且,BSD猜想要是这么容易解开,也等不到让我解开的那天。”

  “只是,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大多数的数学难题,不仅仅是数学难题,更涉及到物理学、信息学之类的东西。比如说NP完全问题,不仅仅是数学难题,更是信息学或者是说计算机上的一个难题。而N-S方程和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都是物理难题,只是需要在数学上证明他们是真实存在的。”

  “本身数学就和诸多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俞晚舟耸了耸肩膀,“其实我觉得在大学的时候,学好数学之余,也不妨了解一下信息学或者是物理学之类的。”

  “俞神,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奇的欲望和能力。我……大概能够学好数学就已经不错了。”陆庄仿佛明白了什么,“大神,你别告诉我,你已经在研究物理了?”

  “算是……略微知道一些吧。”俞晚舟一边写一边说道,“别那么大惊小怪的,一个数学家必然知道一些物理上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世界上的绝大部分物理学家,根本就不懂物理。其实他们都是隐藏的数学家。”

  俞晚舟这句话倒也是玩笑话,但数学和物理真就已经有些分不清楚了。

  物理上绝大多数计算都是必须依靠数学来解决的,而物理上的构想想要证实,也要依靠数学来证明。

  与其说是物理学家,还真像是数学家。

  “唉。”陆庄叹息了一声,“算了,我今天一点也不想和俞神你说话,我觉得再和你说话,我今天一定会崩溃的。”

  “……”

  果然陆庄一天也没有和俞晚舟对话,直到第二天的考试结束之后。俞晚舟自然还是第一个交卷的人,他依旧还是保持着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交卷的速度。

  在外面等了好一阵子之后,其他选手才没精打采的从考场中走出来。

  今天的试卷难度比昨天还要难上不少,这简直就是在嘲讽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数学。

  “今天的试卷,我脑袋都做大了。”陆庄的第一句话,就引起广泛的认同,“这大概是我有生之年,做过最困难的试卷。”

  “往年基本上全国数学高中试卷的难度与IMO大赛持平,有时候还会比IMO大赛的难度更高一些。今年的难度实在是,唉!”丁郁杭说不下去了,尽管他们还有俞晚舟跟他们探讨的思路,但他们做起来还是非常艰难。

  这种难度,大概是京大的研究生也不一定能够做到全对的程度吧。许慎捂着自己的脸说道,“我好想最后两道题都还没有开始做,就已经交卷了。”

  “SHIT,该死的俞,我一定要宰了他,你们别拦着我!”已经有人开始大声的咒骂起来,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

  俞晚舟表示里解,任谁遇见这种事情,都会有情绪的。

  试想一下,提升IMO大赛难度的人不是自己,而是别国的人,恐怕俞晚舟也很难自制的开始国骂。至于其他华国选手没有开骂,那是因为自己是他们的队友。

  “俞在哪里,我要宰了这个该死的蠢货!要不是他,IMO大赛不至于这么难。”

  赵教授听着此起彼伏的咒骂声微笑着说道,“我们还是赶紧离开吧,晚一点,我怕华国冉冉升起的数学新星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这么多的咒骂声,要是不赶紧脚底抹油溜走,那大概就得真留在这里了。

  赵教授带头,华国的选手直接离开。

  虽然此起彼伏的咒骂声不断,但看见华国选手真离开的时候,也没有人阻拦。

  技不如人,他们还能说什么。

  总不可能真上手,直接围殴俞晚舟。骂骂也就算了,真动手,恐怕他们自己国家的数学家也不会放过他们。在全世界都看好俞晚舟,甚至有些吹捧俞晚舟的时候,他们就因为一个IMO大赛提升难度的事情动手,这不是不给数学家脸吗?

  “刚才好险,我看美利坚那边的人已经准备动手了。”

  “他们也就是做做样子,真动手应该不太可能。”

  “俞神,你这次可真是……在未来诸多数学家心里埋藏了一颗种子,以后回想起来,估计也有一种俞神不可战胜的感觉。阴影这东西,实在是太恐怖了。”

  俞晚舟笑着说道,“我们还要在马德里待好几天,等待奖励颁发之后才能回国。这一段时间,我还是别出门了,否则,被人打了闷棍都不知道是谁。”

  “谁让你这么离谱!”许慎气呼呼的说道,“不行,我明年一定要重新参加IMO大赛。”

  “行了,少说两句吧。”丁郁杭捂着自己的额头。

第110章 补丁

  丁郁杭也很郁闷,原本他是打算和陆庄一争高下的。现在倒好,别说什么一争高下。他要是能够和陆庄并列第二,已经不错了。不止陆庄一个人心态崩溃,其他华国选手多多少少心态也挺崩溃的。

  像是俞晚舟这种BUG级别的妖孽,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这实在是太让人为难了,想到今后大家都要活在俞晚舟的阴影之下,那种绝望感,真不是说说而已。明明大家都是同龄人,结果他们这群人还没有出社会呢,就直接被社会给毒打一顿。

  有时候,拼天赋这种事情,真的不是想拼就能拼的。有些人,比你有天赋,还比你更努力。这么一想,大家都好想安心当一条咸鱼也就算了。

  IMO大赛总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俞晚舟能够安安心心研究他自己的课题,听着一群人正在说话,他专心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俞晚舟就是这个性格。在他研究的时候,很少说话。但是你要是问他,他一定也会回答你。

  就是有时候吧,大家都挺不好意思的。人家在研究,还这么打扰别人。俞晚舟脾气还不错,这也不是他们能够招惹俞晚舟的理由啊。况且,大神在做数学研究。他们打断了大神的思路,那岂不是罪过大了。都知道,灵感这种东西是一闪而逝的。要是正好以俞晚舟有灵感,而因为他们在说笑聊天,这些灵感全都不见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应该责怪谁呢?

  更严重一点,要是被华国的那群学者和教授知道了,这不得把他们追杀到天涯海角?

  所以他们看见俞晚舟在研究的时候,就不在说话,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埋着头正在研究的俞晚舟抬起头,往身后看去。明明刚才他们还在说话,怎么突然就没有人说话了。他感觉有点奇怪,转过身这才看见,大家都没有说话。默默地闭着嘴,俞晚舟询问道,“怎么你们都不说话了?”

  “没什么。”陆庄摇着头说道,“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

  “俞神,你继续做你的研究吧。”其他人都离开了房间,俞晚舟盯着他们看了好一会儿的时间,这才继续说道,“那我继续研究了。”

  “恩!”陆庄伸着懒腰说道,“我好好休息一下,好几天的时间都没有休息了。”

  “这几天,可把我累坏了。”陆庄说罢闭上了眼睛,心里却在寻思着,俞晚舟研究BSD猜想这个事情,要不要告诉其他人。但好像告诉其他人,也挺荒唐的。暂且不说别人信不信,这话他嘴里说出来就已经很荒唐了。这事俞晚舟还没有开始做,他这么心急火燎的告诉别人,这不是相当于要让别人和他一起看俞晚舟的笑话吗?或者是说,他想要伙同别人一起嘲笑俞晚舟的自不量力?

  他虽然不认为俞晚舟一定能够做出来,但也觉得没有必要嘲笑俞晚舟。

  这种玩意儿,在给他几十年时间,他也不一定能够做出来。俞晚舟现在就想要做,虽然不一定能够成功,但已经比他厉害太多。

  他根本没有资格嘲笑俞晚舟,想了想,他也没有打算告诉别人。默默地休息,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过去了好几天的时间。俞晚舟是没有做出什么成果来,但他觉得自己似乎距离解开这个难题越来越近。这个问题有些呼之欲出的感觉,尽管,还是犹如隔了一层薄纱似的。让他琢磨不透,但俞晚舟能肯定自己距离解开这个难题,已经不远了。

  IMO大赛颁奖礼,那是距离他们考试几天后的事情。

  赵教授之前已经查询过分数,俞晚舟36分。满分成绩自然是金牌,也是今年IMO大赛唯一的满分,会获得特别奖。也就是所谓的冠军,而陆庄和丁郁杭两人的分数都在29分,至于齐远是26分,许慎和程予两人分别是24.5和24分。今年可以说是历届IMO大赛最惨的一届。除了俞晚舟之外,根本没有30分以上的选手获得。

  甚至整个IMO大赛都可以看做是俞晚舟一个人的表演赛。至于其他的参赛选手,重要吗?一点儿也不重要,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存在感。甚至于可以直接忽略掉他们,一点也不影响俞晚舟的厉害。

  华国参赛队,大概是最晚到达现场的。

  俞晚舟坐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台上的人。旁边还有一些媒体,俞晚舟看见好几个亚洲面孔的记者。琢磨着,恐怕这里面也会有华国记者。

  虽然这种消息,根本就没有人关注。甚至国内大批量的人也知道一个高中数学竞赛,至于IMO大赛,恐怕是什么都不知道。当然说起国际高中生数学竞赛,或许会有很多人讶异,“我还以为这东西是华国特色,没想到其他国家也有?”类似这样的话,肯定会有不少人说。

  俞晚舟倒不是怕记者,他想记者也不可能胡乱写什么话。

  颁奖典礼开始之后,一个个的选手上去领奖,直到最后轮到俞晚舟的时候,俞晚舟在所有的记者举起相机时,走上领奖台。今年的IMO大赛,记者都很清楚。俞晚舟不仅是唯一的一位30分以上的选手,更是唯一的满分选手。不必惊讶是因为俞晚舟早前已经解开希尔伯特第十二问,获得了国际数学界的肯定。所以大家一点也不惊讶俞晚舟现在获得IMO大赛唯一的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