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总校长 第247章

作者:云长歌 标签: 系统 甜文 穿越重生

  他来到这边的几年比之前人生二十多年加起来都要来的光辉灿烂,而且还有了心爱的人。

  唯一让他心里难受的大概就是他走了,朱邪狸可能会难过。

  不过朱邪狸有他自己的担子,他应该不会因为李谈的离开而颓唐,只要扛过这一波,以后说不定朱邪狸就能娶妻生子,不必这么辛苦了呢。

  李谈这样想着也就没什么想不开的,他自觉对不起朱邪狸,然而又无法做到冷漠旁观。

  幸好他跟朱邪狸什么都没发生过,这样将来应该就没那么多遗憾了。

  李谈仰着头发呆,执夷在一旁委委屈屈,为什么它的宿主就没有一个能够平安活着回去的啊?

  这是它身上有什么诅咒吗?

  过了一会,李谈一转头看着执夷泪洒书案,忍不住笑着弹了弹它的脑门说道:“行了行了,我想得很清楚,你也不要伤心。”

  执夷抹了抹眼泪,看了看他,仔细想了想之后问道:“你怕不怕以后系统没那么好用?”

  李谈有些疑惑地看着他:“没那么好用是指……?”

  执夷说道:“可能有些疑问没有办法解答,只能你自己去找答案,或者如果什么地方除了差错,也没有办法及时调整,只能你自己去应对。”

  李谈若有所思地看着它问道:“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执夷说道:“不联网的系统不是完整的系统,你要是能接受,我就断网!”

  李谈被吓了一跳:“断网?你会有什么影响吗?”

  执夷耳朵一垂说道:“大概……回去会扣我两年的工资……吧。”

  想到这里,执夷就嘤嘤嘤地哭了起来,两年的工资啊,它怎么这么命苦?

  李谈哭笑不得地把它抱过来说道:“没事儿,我养你。”

  执夷立刻不嘤了,抬头泪眼汪汪地看着他,哽咽说道:“你说的,可别说话不算数。”

  李谈便问道:“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

  执夷把眼泪一擦,又问道:“我要是断了网,就算你完成了任务,也不能回去了,可能就要老死在这边了,等你死了之后,才会被引渡到我们那里,然后……可能还会有惩罚。”

  李谈挑眉:“这里挺好的,谁愿意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至于之后的惩罚,我觉得我能长命百岁。”

  再一次感谢相知心法,现在他总算是知道这个心法的好处了。

  不,不仅仅是长命百岁,或者他想要长生不死都没问题。

  执夷见他一点都不反对之后,就用小爪子在空中摆弄了两下,然后十分畅快地说道:“好了!奶奶的,早就想断网了!我那个上司天天念叨天天念叨,也不知道大家都是系统,怎么就他话那么多!”

  李谈仍不住笑出了声,他真是没想到连系统都有职场困惑。

  执夷转头看着他认真说道:“行了,这下子你真的要一辈子在这边了。”

  李谈袖子一挽,那还等什么啊,走你!

  只不过,所有的雄心壮志在看到贺知章的那一刹那都被他藏了起来。

  他暂时不会跟贺知章说自己要出征的事情,毕竟贺知章才缓过来,李谈不想让他担心。

  更何况那些信送到各个州府手上要一段时间,等回信还要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他的重点就在于新州府的建设。

  远安公主说走就走,带着儿子带着自己的人马就去了新州府那边。

  李谈终究有些放心不下她,时不时写封信过去,顺便嘱托孟知涯照顾好远安公主。

  孟知涯看着手中的信,再看看拎着马鞭十分恣意的远安公主,真不知道是谁照顾谁。

  如此过了半个月,孟知涯就来信告诉他:可以准备搬迁了。

  此时正好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这一年西北的春天来的稍微晚一些,然而气候不冷不热的时候也正适合搬迁。

  李谈对于他们的速度还是有些惊讶的,先是写信询问,继而收到回信孟知涯表示之前新州府已经建的差不多,剩下的是民房的建设,现在其实有些地方也还在收尾阶段。

  而且他特意空出来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不用建设,那就省力许多。

  李谈有些疑惑,为什么要空出来?

  孟知涯表示:留给贫民的。

  李谈还要写信问,一旁看了信的贺知章却说道:“孟郎君想的周到。”

  李谈干脆放下笔向他讨教:“贫民难道就不住房子了吗?”

  贺知章说道:“那要看什么样的贫民,能住上房子的已经是不错的了,多得是露天席地而睡。”

  李谈愣了一下,想到哪怕是后世都有流浪汉睡在天桥下面什么的,在这个时代大概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至于什么新州府不能出现贫民这种想法,他是没有的。

  一个城市有光鲜亮丽的一面,就必然有藏污纳垢的一面,有很多脏活累活,必须让这些人干。

  而如果连个藏身之地都没有,又怎么让人干活呢?

  更何况若是城市繁华,必然会吸引很多人过来,哪怕是穷人也会希望来这座城市碰碰运气的。

  李谈将这件事情放到一边,转头问贺知章:“学生的招收工作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贺知章看了一下李谈的新章程,只觉得这份章程比之前琅嬛书院的时候更加完备。

  他便有些奇怪,李谈一直也没怎么关注过书院的管理,怎么会一下子大刀阔斧改了这么多?而且目前看来还没什么纰漏?

  尤其是这个按照年龄和进度分班这种,贺知章觉得李谈在书院上是有野心的,这得多少人才能达到这个标准啊?

  如果人数不够多,分来分去,每个班小猫两三只那又何必呢?

  李谈见贺知章不说话便问道:“贺老?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吗?”

  贺知章便问道:“大王想要招收多少人呢?”

  李谈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想多招人,就怕他们不肯将孩子送来。”

  他现在手下并不算特别缺人了,老师的话,之前从长安过来的那些学子完全能够胜任。

  然后还有贺知章王维李白这些大神,坦白来讲,能让这些人来教导,那些孩子真是祖上积德了。

  李谈自己都想跟着听课,当初他废了多大的力气,才将李白弄来当他的老师啊。

  在李谈羡慕嫉妒恨的时候,贺知章却说道:“会有人的,这样,先照着两百人招吧。”

  李谈有些吃惊,两百人?一开始琅嬛书院可都没有在这么多学生啊。

  然而贺知章如此笃定,他也就放心大胆的让贺知章去搞了。

  贺知章也有自己的一套章程,他见李谈已经分好了班,便想出了一个办法——考试,每个年级需要会多少东西李谈都已经定死了,教科书都编写好了,那么只要考试就行了,一年级的小孩子不需要考太过复杂,但还是要认识一些字的。

  还有束脩问题,李谈定的不高,贺知章想了想就决定分个平民班和贵族班。

  这是李谈没有想到的,然而贺知章改了,他也就没反对。

  毕竟之前连国子学都是这样,天下人都习以为常,在这里应该也不会出问题。

  真把贵族子弟和平民子弟放在一起,那才要出问题。

  阶级平等什么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现在李谈需要将中原大地上的烽火给扑灭,没工夫理会这个。

  反正他时间还长,总会有机会的。

  李谈虽然让贺知章总览,但也不是甩手不管,贺知章毕竟年事已高,终归有些精神不济,是以考试的时候,李谈直接派人轮番考试,然后低年级的就交给那些学子去阅卷。

  高年级的则是他、王维、李白、杜甫来阅卷,最后再让贺知章把关。

  考试报名开始的时候,让李谈十分意外的是来报考的大族子弟居然不少!

  是的,大族,这个地方没有什么世家,贵族就更别提了,但是有些家族也的确是根深叶茂,在本地颇有话语权。

  就算李谈砍了好几家也一样,而且剩下的家族有的还开心能冒头了呢。

  而这些家族有好多都把孩子松了来,其中印子哲和海大成直接将家族里大部分子侄都是送来考试,简直就是昭告全凉州,他们两个是李谈的铁杆拥趸。

  李谈看着报名的人数惊讶的时候,贺知章便微微一笑说道:“这才是正常的,他们之前想要与你结交却走投无路,如今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自然是要来表忠心的。”

  是的,这些人把孩子送来可不是因为书院多么厉害,而是拿着孩子当投名状,表现自身立场来的。

  李谈听后又看了一眼名单,然后对比了一下各家的子侄名单,发现的确如此,送来的都是资质一般的,那些资质好的他们都留在了家里——估计也是害怕书院将孩子教坏。

  不过他也不在意,等书院开始教书了过个一两年,或许用不了一两年,他们就会知道错过了什么,到时候再想进来,可没有这么容易了。

  李谈见人不少,便放心了下来,又关注了一下寒门子弟。

  寒门子弟报名的不少,因为李谈有奖学金措施,而且覆盖面极广,不仅仅是综合考分高的有奖学金,单科成绩好的也有,只不过不如综合成绩高的多而已。

  这就很吸引人了,这个世界上偏科的人不少,很多寒门学子对于自己某方面比较得意的,就更要来试一试了,万一能行呢?

  而且束脩也不是很高,虽然说这些是寒门子弟,但能够读书识字,已经算不上很贫穷了,真正的穷人是挣扎在温饱线上那一批。

  考试开始的时候,李谈并没有出面,而是让公孙垂去的,反正以他的本事,应付这些少年总是没问题的。

  李谈就等着在后面阅卷,甚至在跟杜甫他们讨论那些古籍的问题。

  杜甫低声说道:“已经都弄的差不多了,明天就能出土……”

  他说到这里,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李谈也不在意,便说道:“那好,回头我让人偷偷的运出城外,等去素麻城的人回来,正好一起带过来。”

  这样这个谎就算是圆了。

  杜甫心中有些不安:“贺老会不会发现?”

  李谈摇头:“这两天他忙着盯考试,盯阅卷,哪里有时间和心思盯着这方面?”

  杜甫想想也是,心思也转到科举上来:“也不知道这一批能取中多少?”

  李谈坚持说道:“反正只要合格就都收进来,书院地方大,不怕!”

  杜甫好奇问道:“书院多大?”

  李谈顿了顿,这才想到,书院建成之后,大家还没看过呢!

  他只好纠结说道:“反正就是很大,我也没去看,草图不是你们都看了吗?就那样。”

  杜甫说道:“那回头还是要去看看的。”

  李谈点点头:“先搬州府,然后再入学。”

  李谈算了算,天气越来越炎热,就要到麦秋了,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还要帮忙割麦子,这时候上学并不适合,不如直接等到七八月份。

  农历七八月,正好就是阳历九月左右,那个时候已经过了农忙,上学应该是没问题了。

  贺知章等人对于他推迟那么久才开学都有些不理解,李谈解释了一下之后,贺知章看着他的眼神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