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劫(八阿哥还魂) 第104章

作者:焦糖布丁 标签: 清穿 前世今生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胤禛约莫也知道自己这几日趁着胤禩松懈,过分了些,眼看那人恼了,这才收敛了不少。两人单独时,偶尔会聊起京城里的新闻旧事,倒是越发亲厚了。胤禛窃喜之余,偶尔也会忧心一番,这小八性子也太软了些,对自己软和也就罢了,就连之前胤禟干得腌臜事,他也只是说了几次,就轻松揭过了。

京城里这个年过得最惨淡的,要数惠妃与被圈禁的大阿哥了。胤禩前世的为大阿哥所累,尚且在雍正登基之后能荣养惠妃,如今他也算明则保身了一把,自然对惠妃更多了几分孝心,连着几日入宫陪着惠妃说话,劝她宽心。

后来胤禩与胤禛下棋闲聊之时,说起这个大哥来,也是一阵唏嘘。大哥如今才三十出头罢了,便被圈禁在这高墙之内,他不是太子,没了翻身的机会,只能这样度过余生。胤禛是想起了同被厌弃的十三来,也是默默。胤禩见状,岔开话题,说起了这个大哥虽然在别的地方败了,但他与其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之间却是伉俪情深,日日耳鬓厮磨在一处。胤禩想起前一世来,这个大哥的前五个孩子,可都是嫡福晋所出,直至伊尔根觉罗氏没了,才有别的妾氏生下孩子。

胤禩只是感叹一番,听在胤禛耳朵里却不似滋味起来。看他脸上艳羡的神色,胤禛心里有些酸苦,这个人,终归还是想要贤妻在身侧,儿女绕膝下的日子吧。

同自己在一起,也许真的是自己逼迫所至。若是有一天,自己拘不了他了,他会不会头也不回的离去?

想到这里,胤禛苦笑。果然是胃口越来越大了,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以前做兄弟的时候,想着若是他能接受自己,便足以;到了后来,慢慢得想要两情相悦;如今,居然慢慢生出了独占的念头来。不过他也知道,这事也就想想罢了,且不说两人皆是天潢贵胄,时下就是普通的官员,家中也是妾氏成群的。相比之下,小八府里,人丁实在是太单薄了些。

……

只是来年三月还未过完,新年的气氛刚刚散去不久,康熙几道诏书下来,惊起蛙声一片。

先是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立太子福晋石氏为太子妃。着李光地为太子复立的册立正使,予以规劝。李光地去后,送给胤礽一句话:“勤思学道,笃志正学,天聪益开,天性益厚,仅此而已。”换来太子恭敬的一礼,以及冷冷一笑。

接着,太子复立的第二日,分封诸王。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和五阿哥胤祺为亲王;封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和十阿哥胤俄为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祹和十四阿哥胤禵被封为贝子。

还没等众人准备好贺喜的厚礼,康熙再下一道口谕:将汉军镶红旗马镇雄的嫡孙女指给八贝勒为继福晋。众臣皆默然,自从那日在太和殿上,福全说出那番话之后,许多大臣便察觉出康熙对这个八阿哥的态度只怕有些微妙,却绝不是往好的方向。只是没想到会做到如此地步,生生掐断了这个儿子日后所有上位的可能。如此一来,除非奇迹发生,否则这个八阿哥,将与大位无缘了。

……

尘埃落定,给八阿哥道喜的人里,幸灾乐祸的有之、宽慰的有之、不平的有之,当然也有暗示他隐忍不发、以图日后的人,都被胤禩不动声色地一一记下,笑着对应了过去。

太子的复立,与大阿哥八阿哥一系的出局,直接导致了朝堂上的大洗牌。之前因废太子而被迫转暗的势力如今渐渐死灰复燃,索额图经营数十年,毕竟人脉在这里摆着。许多人依附着太子而活,不是他们不识时务,而是没有选择。

而依附于大阿哥与八阿哥一党的人,却如同没了头的苍蝇,一下子成了一锅散沙。大阿哥如今几乎没了解禁的可能,八阿哥虽未被完全厌弃,然而也离次不远了,横竖是一个没了上位希望的阿哥,至多也就是个亲王罢了,自然也就没人想将宝押在他身上。

只有极少一部分看懂了事态的老臣子,借着与八阿哥继续交好的机会,表明了立场,淡出了夺嫡党争,以期还来得及做个纯臣,比如佟国维;剩下的绝大多数趋利逐利者,则将目光投向了别的阿哥,比如诚亲王、比如这几年日渐受宠的十四阿哥。

于是,以毓庆宫为首,包括诚亲王与十四贝子,连同他们娘家的府邸,都门庭若市起来。康熙却似没有看到一般,仍由他们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做些动作。

胤祥愤愤不已,几次在胤禛府里抱怨道:“也不知皇阿玛怎么想的,这种人怎能为储君?除了结党捞银子,还会做什么?连四哥八哥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偏心也不能偏成这样!”

胤禩一笑,呵呵,今世居然还能被这拼命十三郎舀来同老四相提并论,不错。

胤禛总会按住十三,皱着眉叫他慎言。

胤禩不由想起早年的太子,那时候他还小,在宫中没什么地位。远远看着那位言行举止,才知道什么叫风华天成、龙章凤礀、天资粹美,书上那些华丽的辞藻,渀佛都是为他而生一般,那时就想着,若是能做到太子的一成,只怕也能入了皇父的眼。

只是到了后来……胤禩心头一叹,终是被众兄弟逼急了、亦或者是他自己等不及了,渐渐失去了光华,最终拉下了马啊。

想到这里,他便不得不出口提醒一下十三,以免他在旁人面前失了言:“这话也就我们私下说说罢了,万不可外传的。十三,你也莫要小看太子了,也不该小看皇阿玛的。”

胤祥回过头来看看胤禩,又看看低头不说话看奇普的胤禛,总觉得这两人是不是知道些什么,便道:“那不如八哥就给弟弟解惑吧,皇阿玛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太子继续胡闹下去?太子就不怕皇阿玛再——”

“十三!”胤禛抬头打断了胤祥的话头,才回首看了看对面坐着挑眉的人:“你也这么看?”

胤禩笑,道:“只是这么猜罢了。”他知道太子会二度被废,自然也知道老爷子此举的用意,除了给太子一个机会之外,更多的是投石问路,先复立太子遏制住渐渐有些失控的局势,再慢慢看看剩下的这些个儿子们的作为罢了,不过这些话,他如今不方便说得太直白,意会即可。

胤禛也有些喟叹,想起自己年少时曾经仰望过的那人,道:“是了,太子是皇阿玛手把手教出来的,皇阿玛想些什么,只有太子最清楚。只怕他,也是明白这一点的。”

胤禩默默,转头去看胤祥,心头想着,这也是因为太子被老爷子迁怒放弃的儿子,要不是因为老四的缘故,恐怕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又想起了前一世老爷子殡天之前,仍想在郑家庄造王府给废太子居住……只怕在老爷子眼里,只有那位,才算得上是儿子吧。即便是为了大清的江山,不得不弃了,却也始终惦念着,怕被旁人欺负了去。

“八弟?”胤禛碍着胤祥在场,不好叫他两人私下的亲昵称呼。

胤禩回过神来,笑道:“无事,我只是在想,皇阿玛这次南巡,十三不是也会随扈么,可见皇阿玛仍是记得你的。这京城里也憋了许久,正好同去散散心。”

胤祥知道八哥这是在宽慰他,不由自嘲一笑,但心里却是有些意动。胤禛看了不忍,却不得不提醒道:“凡是莫要强出头,今非昔比了。”

此次南巡,太子与十三都在随扈的名单里,外人看起来也许是宠爱依旧,但事实上呢?也许是因为不放心,才更有随时放在身边,亦未可知。

第88章 户部(上)

康熙此次南巡,其重中之重是为了检视河工,胤禩因为前几年在南方治水的缘故,在诸皇子中治河经验最为丰富,此番自然也在随扈之列。京城中便留了诚亲王、雍亲王以及恒亲王胤祺坐镇,紧急要务则每日两次由快马南下交由康熙亲自批阅。

一行人于二月初自京师启程,七八日后御舟过临清州,康熙查看了当地河工,对左右道:“初次到江南时,船在黄河两岸,人烟树木一一在望。康熙三十八年则仅是河岸,四十二年则去岸甚远,是河身日刷深矣。自此日深一日,岂不大治。闻下河连年大熟,亦从前所未有也。”

帝心大悦,随扈的人也松了一口气。轻松之余,众人发现这几日皇上都会钦点了廉郡王伴驾。尤其是三月渡黄河,泊清江浦之后,康熙几乎都是带着太子与廉郡王亲自视察河闸口及附近堤岸,并且时常询问廉郡王一些事物,面色也是日渐和悦起来。

随行等人心中不由感慨起来,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手腕又没什么架子的皇子,当真就与大为无缘了么?若是这一次南巡再能早些发生,这廉郡王会不会就能更上一层楼?

胤禩仍旧专心办差,在康熙召见河道总督张鹏翮时进言道:“如今河工虽以竣工,然不可不预为修理防护,以图善后之策。此间黄河南岸堤防尤其紧要,应该加紧修防、不可懈怠。”

康熙闻言之后细细询问了张鹏翮,对胤禩提出的几个陈条也颇为满意,便让张鹏翮安排下去,再写个折子将耗费细细算了呈报到户部。

胤禩这番话当时有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河工如今大成,何须如此急着再花银子做防护,理应将拨款用在更急的地方。谁知就在这年夏天果真出了大事,七月的时候,连降暴雨,黄淮暴涨,古沟塘、韩家庄几处堤岸冲决,发生水灾。

然而高家堰却因为胤禩的坚持赶在了六月之前完工,张鹏翮不想同这位皇子顶着干,因此在炎暑蚊虻的时候,按着胤禩的指示披星戴月地将高家堰石堤修葺完毕了。本来弄得怨声载道的事,谁知不过一个月正好碰上了大水——高家堰除了有些地方因为堤堰已经二三年者朽烂亦多有些垮塌之外,算是堪堪保住了,众人除了庆幸也不敢再说什么。

张鹏翮吓得一连数日睡不着觉,日日在堤坝上督工。他心里知道,自己这次是被廉郡王救了前程。若不是当日他几乎算得上是一意孤行地坚持修缮高家堰堤坝,只怕此番他是免不了革职丢官的命运。

胤禩自然是钻了前世的空子,知道康熙四十四年大水的事儿。他倒不是想卖人情给张鹏翮,而是想着若是真发了大水,老四那边户部又要拼命想办法拨银子,如今国库日渐空虚,哪有这许多银子可拨的?对胤禛那边,他也就能帮就帮上点儿吧,至于这之后张鹏翮对他死心塌地这事儿,倒是全然出乎意料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对河工善后处理完毕之后,康熙心情很是不错的。想他一代帝王,前半生与人斗,后半生与天斗,黄淮水患是他屡次南下的缘由,如今不光是永定河,连同黄淮也渐渐服了管教,他看着跟在自己身后几步之外神色恭敬的第八个儿子,眼神渐渐慈祥了起来。

自己这些儿子里面,也有很会办差的么!李光地看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只是一想到这里,他就不免想到身边另外一个被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不由又有些沉重了起来。

再想到其他几个儿子,让他们办差也是能办的,只是难以首尾俱全,时常创些篓子出来让他善后,怎么就没一个省心的?想想那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在看看眼前这个神色坦然,举重若轻,即使不久之前的旨意让他与大位无缘,也不见他颓废或是如何,不由得暗自也认同了李光地的说法。

这边南巡不提,胤禛留守京城,坐镇户部事宜。这些年来不是年年大水、便是边疆用兵,国库日益空虚起来,去年差点连赈灾的粮饷都拨不出来,因此康熙临走时让他主查户部欠款一事,由恒亲王胤祺从旁协助。

等到四月圣驾返京之时,户部欠款已经查得差不多了。康熙休整一日便复了早朝,雍亲王并恒亲王将一本厚厚的折子递了上去,详细记载了各位宗亲大臣王公们拖欠国库银两的数目时日,加加减减,几十年来,竟然有了上千万两之多。

这还了得?康熙观了这折子上所涉及的人名爵位,也略略知晓了户部的难处。这些个老人一个个都是老狐狸老油子,势力姻亲在京城里盘根错节的,没有一点儿魄力还真是拿他们没办法。只是这催缴欠款的事儿该交给谁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