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 第131章

作者:决绝 标签: 励志人生 爽文 穿越重生

  那张纸上就龙飞凤舞的三个字:“名西林。”

  这是……给青霉素起名西林?

  “西林”这个词傅蕴安并不陌生,毕竟在《我在百年后》里面出现过。

  当初天幸就是先在小说里写了西林,再告诉他们青霉素的制作方法的,将青霉素称之为西林正好。

  但这剩下的……傅蕴安打开了那叠稿纸。

  稿纸的开头,就写了2020年,日本。

  这本小说写的也是百年后?还是日本?

  傅蕴安和霍英看到日本两字,都是眉头微皱。

  清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和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逼着清政府割地赔款也就算了,去年年初,趁着西方各国打了起来,无暇东顾,日本还递交了“二十一条”。

  最终,历时五个月之后,刚去世的那位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这份条约割让了无数利益给日本,傅蕴安觉得,刚过世的那位大总统,兴许会因为签了这份条约,背上永生永世的骂名。

  但在当时,他其实已经尽力拖延了。

  傅蕴安和霍英对日本都是没有好感的,看到这篇小说的背景在日本,多少有点膈应,然后,他们继续看了下去。

  小说的开头,写的是一群日本学生在一个岛上发现了一个实验室,他们在实验室里找到了部分资料,得知这个实验室,是从中国搬迁来的。

  这些学生知道,他们的国家曾经在一百年前帮助过中国,但后来被不领情的中国人赶走了……这时候就抱怨了几句,当然了,其中也有人表示,这个实验室研究的东西好像并不好,但其他人都觉得没什么。

  然后,他们离开了实验室。

  接下来就是第二章 了。

  日本爆发了可怕的传染病,主角聂焕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前往日本帮助控制疫情,并确保生活在日本的华人的安全。

  他来到日本之后,见到了这种传染病的可怕,同时也无意中得知了传染病的来源。

  百年前,日本人在他的国家建立实验室,甚至用华人做实验,百年后……他们自己国家的人,竟然遭了秧。

  当然,遭殃的并不只有他们国家的人,毕竟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逗留日本,甚至在最初疫情并没有被人知晓的时候,还有一些患病的人去了其他国家。

  穆琼之前在《我在百年后》里面,没机会写一些医疗方面的知识,比如怎么防止传染病扩散之类,现在在这本书里,倒是可以写了。

  不过,书里他写的最多的,还是这种传染病的恐怖。

  傅蕴安和霍英是一起看的。

  霍英看东西慢,傅蕴安就跟着他一起慢慢看,正好有时间思考,而当他们把这份稿子看完……

  霍英摸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发现身上的汗毛已经根根直竖:“蕴安,你是医生,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病?”

  在现代,一些人第一次看丧尸类的电影小说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心生恐惧,而这个时候,霍英也被吓到了:“我在英国的时候听说过黑死病,我们国家的古代也有各种瘟疫,真这么可怕?”

  “是。”傅蕴安道:“不过你不用担心,只要注意卫生,不接触病人,你就不会被感染。”

  “我以后一定天天洗澡!”霍英立刻就道,他偶尔会偷懒不洗澡,现在……他想马上去洗个澡。

  傅蕴安没说话,只是又将这小说看了一遍。

  霍英缓了缓,身上的鸡皮疙瘩总算消失了,他问:“蕴安,他寄这个过来是为了什么?对了,里面说日本人在我们的国家做实验……这该不会是真的吧?”

  “我不知道。”傅蕴安道。

  他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存在,但真要存在,也不奇怪。

  这是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弱小的国家的人命更是不值钱,之前他就听说过一件事,说是一个传教士让两个饥饿的中国百姓打架,说谁打赢了,就给谁一个面包……最后他看到其中一个百姓把另一个百姓杀死,就给了面包,然后笑嘻嘻地走了。

  现在西方国家研究出很多新药来,不就是拿黑人华人什么的来试药的?

  真有这样的实验室存在,并不奇怪。

  而现在这个小说……傅蕴安道:“这稿子,就登在即将上市的希望月报上好了。”

第117章 缺钱

  霍英眉头一挑笑道:“这样的小说, 是该刊登出来,哈哈, 看着就痛快。”

  傅蕴安没说话, 但想法和霍英一样,他也觉得这小说看着就让人觉得痛快。

  当然了,他觉得痛快, 某些人恐怕就不这么觉得了,但他并不在意。

  “对了,天幸真的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写。”霍英又道:“我对他越来越好奇了,不知道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也许你是认识他的。”傅蕴安道,天幸这样的人, 在上海不可能默默无闻,而上海的圈子也就那么大, 他和他二哥, 很可能是认识天幸的。

  就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位了。

  傅蕴安和霍英看信的时候,穆琼已经去孤儿院接了朱婉婉和穆昌玉,然后和她们一道回家了。

  朱婉婉最近学英文的劲头特别足,在孤儿院的时候, 她跟金怀来说话尽量用英文,而平安中学新来的老师姜晨海的课,她更是一节不落地去听,英文已经学地越来越好了。

  今天, 她回家的路上同样没有忘记学英文,一直在用英文跟穆琼说话, 一直到家门口才停下。

  而到了家门口,穆琼道:“娘,我去傅家看看,你和昌玉先去洗漱。”

  “好。”朱婉婉应了,又道:“我到时候在锅里给你温着水。”

  穆琼点头应下,然后去敲了隔壁的房门。

  傅蕴安突然没了消息,说不定是生病了,他总不能漠不关心。

  房门很快就开了,来开门的是傅家的车夫。

  看到穆琼,这车夫问:”穆先生,你有事吗?”

  “也没什么事情……傅蕴安在吗?”穆琼问。

  “傅先生不在,他昨天出门之后,还没回来。”车夫道。

  原来傅蕴安不在,怪不得没来找他。穆琼又问:“他去哪里了?”

  车夫道:“这我就不知道了……穆先生,你要不要进来坐坐?”

  傅蕴安不在,也没什么好坐的,穆琼拒绝了。

  穆琼回家的时候,朱婉婉和穆昌玉已经开始烧水了,把水烧热,穆昌玉先提了水去洗澡,接着是朱婉婉,他则等最后才去洗。

  穆琼洗完澡睡觉的时候,傅蕴安刚刚回家。

  然后就从车夫那里得知穆琼来过了。

  他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

  于是第二天,穆琼出门的时候,就看到傅蕴安从隔壁出来了,朝他笑了笑:“早。”

  又“偶遇”了。

  傅蕴安让希望月报刊登《传染》,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却让希望月报那边忙了个人仰马翻。

  本来他们都已经将排版做好,就要开始印刷了,现在上面有命令下来,也就不得不重新排版。

  周念乡大晚上的审了稿子,又专门买了香烟送给排工,让排工给他重新排版。

  他这么忙活的时候,是带着自己的助手的,他的助手自然也就看到了《传染》的内容,看过之后,这个年轻人不免有些担心:“这样的小说印出来没关系?我们会不会被日本人找麻烦?”

  虽说这里是英法租界,但最近英国法国在打仗,没空关注中国,上海这边的日本人也就多了起来……

  如今上海这边出售的从国外弄来的进口货,很多都由英法产的变成了日本产的。甚至就连原本主要掌控在英国人手上的鸦片生意,都被日本人插了一手。

  “我们怕什么?你以为我们还是那个快要倒闭的小月刊?我们现在可是霍二少手底下的刊物!”周念乡道。

  现在整个上海,谁不知道希望月报已经被霍二少买下了?

  他们不仅处在英法租界,还有霍二少做靠山,可不需要怕日本人。

  那小助理一想也是。

  日本人就算不高兴,也不可能为了一部小说大动干戈。

  新一期的希望月报开始印刷了,而这一期的希望月报,内容非常之多。

  上面刊登了《我在百年后》整整五万字,两个回合,此外,还有三万字的《传染》。

  这整本书,差不多可以说是天幸专辑了——在刊登了天幸这么多的小说之后,他们再也刊登不下别的内容。

  “这一期,我们翻倍印。”周念乡想了想,就道。

  《我在百年后》写完这五万字之后,会停止连载,里面又有天幸的新书《传染》……他相信,这一期的希望月报,一定能卖的很好。

  周念乡对希望月报的销量充满信心的时候,穆琼正在教育月刊的编辑部看报纸。

  今天大家依旧在说着那位去世的事情。报纸上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也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政客、军人、文人……一窝蜂地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这些发表的文章里,就有盛朝辉的。

  穆琼看过报纸,然后继续开始自己喝茶写小说做翻译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穆琼接连过了好几天,而这几天,傅蕴安除了早上跟他“偶遇”以外,其他时候就见不到了,估计在忙医院的事情。

  明明都这么忙了,每天早上还非要跟自己走一趟……穆琼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这天,隔壁平安中学上午第一节 课的铃声响起没多久,穆琼正在写《传染》,突然有人走上了楼梯。

  教育月刊编辑部分上下两层,穆琼和盛朝辉的办公室都在第二层,因为盛朝辉常常不呆在编辑部的缘故,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穆琼独占第二层的。

  打开抽屉将手上的稿纸放进去,在桌上铺开一张写了一半的翻译稿……穆琼刚刚收拾好,他的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穆琼站起身开门,然后就看到盛朝辉和之前曾经来找过他,跟他约稿的郑润泽走了进来。

  “郑先生!”穆琼惊喜地看向郑润泽:“郑先生怎么过来了?”面对这位历史名人,他总是做不到淡定。

  “我来看看教育月刊编辑部是怎么样的。”郑润泽道:“取取经。”

  “郑先生说笑了。”穆琼道:“郑先生的新城月刊,办的可不比我们差。”

  新城月刊在后世,可是赫赫有名的刊物,影响了很多革命青年,而很多非常有名的文章,一开始就是发表在新城月刊上的。

  “我们销量可远不如你们。”郑润泽道。

  “那是因为读者群不同。”穆琼道,其实别说销量了……新城月刊都被封过了。

  但说实话,讲思想讲文学,教育月刊绝对比不上新城月刊。

  双方聊了聊,穆琼才知道郑润泽今天过来,依旧是想要约稿,而这还跟盛朝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