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第388章

作者:捂脸大笑 标签: 强强 穿越重生

可是奕延不能娶,更不能生。一旦他有了继承人,两人之间的关系立刻会变得紧张。谁能保证,情爱能始终如一?若是奕延起了异心,有朝一日想要夺了这天下,传给自家子孙呢?就算是正儿八经的外戚,也需防范,何况这样不明不白的关系。

奕延展臂,环住了身侧人的细腰:“我初见主公时,除了一副枷锁,身无长物。而现在,官职爵位,田地银钱,乃至宅邸,还缺哪样?主公垂怜,已是我今生之幸。比起姬妾、子嗣,我更希望,能常伴主公身侧,不离不弃。”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与心跳一样坚定用力。

看着那双深邃蓝眸,梁峰心中暗叹。若不是这份执拗,他又怎么会一头栽进来,再难逃脱?

伸手摸了摸对方微微起了胡茬的下颔,梁峰道:“那便多与荣儿相处吧,你二人都是我心中所重,切不可心生龃龉。”

纤细的指尖,摸的人心头一片酥麻,奕延忍不住捉来,轻轻咬住:“只要主公爱我护我,我又怎会与荣公子相争?”

梁峰的眉梢一挑。哟~跟个十岁娃娃争宠,还能争得这么理智气壮?这小子胆儿越来越肥了啊。

手指一钩,压住了那蠢蠢欲动的舌尖,梁峰眯起了双眼:“我看是宠你宠过了,该来点家法才好……”

半是认真,半是玩闹的细语中,两道身影叠在了一起。

两日之后,制科如其举行。三科分作三日,逐一开考。为了防备考题外泄,所有试卷都是前一天才雕版印刷完成。发到考生手中的卷子,都还透着油墨香味。

从辰初到己末,整整两个时辰,考生们都要待在考场之中。除了如厕之外,不得擅动。时间看起来是长了些,但是题目比往日更为复杂。这两个时辰是何滋味,也唯有入场的学子,才能分辨了。

三日考罢,开始阅卷。又过了两日,榜单张出。世家应考的三十人里,十七人取中明经,还有三人入选明算。几乎占去三分之一的比例。

随后,传出了消息。今科取中者,可入刺史府赴宴。

第325章 鹿鸣

制科在并州已有两载,选出了不知多少吏员。但是专门设宴, 实属首次。这可不是上巳宴那种带些考评意味的游乐了。只是郡公亲自主持这一条, 意义就已非凡。

为何会在此时摆宴?所有人最先想到的, 还是那二十位取中的世家子弟。不管是疏宗还是小支,世家与庶族就是天壤之别。这难道是刺史府给出的信号?制科能成为九品之外的晋升道路吗?

众说纷纭, 但是最兴奋的,还是那些中榜的士子。如今高居刺史府的,可是三州大都督, 官拜大将军、大司马的上党郡公!若是能得梁郡公青眼, 还愁官途不畅吗?

所有人都费尽心机, 只盼能一鸣惊人。因而到了开宴那日,华服、粉饰、花簪, 样样不缺。在冬日和煦暖阳中, 装扮一新的众士子, 随着司祭诸官的脚步, 恭恭敬敬进入了刺史府别院。

当世庭院,讲究四时之景。然而冬日萧瑟, 最能显露品格雅趣。这别院, 分毫不见颓败之色, 花树掩映, 亭台错落, 加之一州治所的堂皇之气,更是让人心折。

然而谁来这里,都不是赏景的。当那位着五时黑服, 假金章紫绶,戴三梁进贤冠的梁公,缓步入席时。一应人等,尽皆跪伏。

梁峰还礼,请众人起身落座。随后,两侧伎乐鼓瑟吹笙。

乐声一起,不少人心中都是一喜。这奏的,分明是《小雅》中的《鹿鸣》一章啊。《鹿鸣》最初便是君宴群臣的曲子,更有魏武《短歌行》之引,岂不正代表了郡公求贤若渴之思吗?

果真,曲罢,歌起。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礼官的歌声落定,梁峰便笑容满面,举起了手中杯爵。这是主献宾,亦是君献臣。郑重之余,又不乏欣乐,让人为之神清。那些世家子弟还好,庶族寒士,哪个见过这个?众人泪盈于睫,再看上座那位翩翩公侯,只觉无酒自醉,连忙依礼相应。

歌又起,主再献。如是三轮,原本还略显紧张的气氛,彻底放松了下来。行罢了燕飨之礼,梁峰笑道:“今科取士,德才倍出,实乃孤之幸也。若是皆为升斗吏,岂非大器小用?故而,孤擢明经三甲,入府为掾。”

这话一出,下面克制不住的起了喧哗。此次三科入选的,共有六十四人。其中算科十人,医科四人,剩下的五十人皆是经科。算科和医科必然会做吏员,明经的士子,才是未来官吏的备选。

而从明经中选前三为掾,就是实打实给了官职啊。而且,是郡公身边的紧要位置!世人眼中,官分清浊,但是何为清,何为浊?说白了,只有能近帝王身侧的职位,才值得看重。若是名高而事少的清流官,更是让人趋之若鹜。

但是现在,并州的科举,是为梁郡公治下选官。最好的职位在哪里?自然是梁公身畔!入府为掾,可以说是一步登天。别说寒门庶族,就是对那些狠下心来参加制科的士族而言,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士族欣喜,寒门更是若狂。这次明经的三甲之中,可是有一个寒士的!这岂不是意味着,寒士也能通过制科,直接为官了?

涨得满面通红,那寒门子弟随两位高门子弟一起出列,叩谢郡公擢拔之恩。

梁峰的话,却还未说完:“除却三甲,前十之选,也可到分派州郡,领个职衔。诸君乃是制科选出的良才,当尽忠朝廷,不误毕生所学。”

这下,出列的人更多了。下放州郡,绝不会只给个小吏的位置。这是一科前十,尽数可以为官啊!

会来参加制科的高门子弟,可不在乎什么清流浊流。就算九品定评,他们也未必会擢为上品。最好也不过是在州郡当个地方官。而梁郡公一言,就给他们了能够企及的最好去处。这恐怕是现今朝廷都无法做到的。别说并州,就算去到司州、冀州,也远胜枯守建邺,或是任官乱世,颠沛流离!

看着诸人神色各异,惊喜交加的面孔。梁峰心底也暗暗松了口气。等到此宴结束,制科还是单纯的选吏之法吗?恐怕谁也不会这么认为了。但是这么多士族趋从,给他们官职,而非贬谪为吏,又是谁也挑不出毛病的事情。这个口子一开,再想止住,就不那么容易了。

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交汇,才能让他提前一步达成目的。

而这个小小的转变,就是扬州的朝廷,也无法制止。只要北地三州还是他说了算,这制科,便会长长久久延续下去。直到更大的地盘,更多的人才,尽收囊中!

也许,可以考虑开武举了。

坐在高位,梁峰带着不变的笑容,看阶下群臣饮酒赋诗,尽展才华,以期博得他的青睐。这群人,又何尝不是千金换来的马骨呢?

当晚,鹿鸣宴上寥寥数语,传遍了晋阳。世家震动。

人人都知制科乃权益之举。但是谁也没料到,梁公竟然能用此等办法让制科跃进一步,与九品制分庭抗衡。这样有失身份的考试,是参加还是不参?若是参加,士族颜面何在?若是不参?难不成就任由寒门夺去应当属于他们的职官?

而入闱的二十个世家子,成了压倒平衡的绝大砝码。明经的前十席,世家占了八个!就算是用这样粗鄙的考取法,士族的积累也远胜于寒门。并州未曾取消举荐制和九品制。崇文三院,也仍旧是士族的天下。既然如此,何不在制科的浊位中,再占一席呢?

人心皆因利益二字,生出变化。而这小小宴席,也牵动了不知多少人的目光。

不过就算如此,仍旧有人如闲云野鹤,不理俗务。

西山石窟,匠人们仍在不眠不休的开凿着岩壁。叮叮当当的响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

站在那足有两丈多高,眉目舒展的佛像前。卫协凭栏眺望,身形如山岩一般,纹风不动。他已经在西山看了足足半月了,但是每日,都觉得有新思闪现。

江东同样有佛寺,有雕像。但是何曾有这种规模的石窟?一洞一佛,一窟一景,如须弥芥子,构成了宏伟佛国。每一佛,都有不同面貌;每一画,都诉佛家真言。

这可不是区区寺院,单薄壁画能够展现的。若是这庞大石窟落成之时,又该有多少人顶礼膜拜呢?

比起规模,更让卫协在意的,是佛像的雕刻技法。这些匠人,大多来自西域诸国,故而石塑的纹饰、仪态,都与中土有所差异。但是有一点,却让卫协极为不解。明明多大佛像都是一副胡相,为何这主殿的药师琉璃光如来,会是这等柔美俊秀的面孔呢?

“难不成,这佛像真是依梁公容貌所刻?”卫协忍不住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