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生 第129章

作者:捂脸大笑 标签: 穿越重生

“我不懂,你懂?!厂里生产要多少资金你知道吗?几亿的销售额才1、2千万的利润,钱是水上飘来的吗?!都用在吃喝拉撒上了还做个屁生意!”

眼看两人就要掐起来了,陈远鸣微微皱起了眉,沉声说道,“爸,这些事情还用不着您操心,我心里有数。”

这话顿时让陈建华冒出了火,但是看到儿子那张严肃的脸,他张了张嘴,又不知话该怎么说。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就算现在儿子把钱全部都赔了,也比他出息多了,但是这小子才几岁?连学都没怎么上过,耍这么大将来出问题了怎么办?这不也是为他好嘛……

看着父亲脸上的表情,陈远鸣也没有废话,转头看向坐在一边干着急的母亲,“妈,昨天我问过你,家里有没有什么事,您说没有,现在我想再问一次,家里有没有什么事呢?”

没想到儿子突然把话题转到了这上面,王娟脑子一时搭不上弦儿,支吾着不知该怎么回答。深深看了父母一眼,陈远鸣在心底叹了口气,面上却没有半丝动摇,干脆说道,“行了,大姨家的事我也大致有些了解,您今天抽个时间,安排我跟姨夫见一面吧。”

话一出口,陈建华夫妻俩都愣了,王娟有点结巴的反问道,“可是你怎么知道这事的?”

“你大姨夫那边不是咱们能帮上忙的。”陈建华也皱起了眉头,“是他们厂子里有人使绊子,就算咱现在有了钱,也不可能疏通到人家厂里去啊,几大厂那是什么级别的,总厂厂长比市长都不低……”

这次王娟难得没有反驳,也轻轻叹了口气,“豆豆,妈知道你是好意,但是你姨夫那边就是个责任事故,顶多就是降至处理……回头咱也可以接济一下你大姨家嘛,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是吗?”陈远鸣微微一笑,“别担心,我就是问问看情况,也有快十年没见过大姨和大姨夫了,正好一聚。”

听儿子这么说,陈建华夫妻俩反而面面相觑,猜不透这是个什么意思。看着父母略显茫然的神色,陈远鸣心底何止百感交集,对于现在这个社会,特别是在国企里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双亲而言,钱并不是真正万能的,哪怕是他们无法想象的数字。官本位的思考模式如同一道符咒扼住了他们的手脚,如果不找一个突破口,不论他赚了多少钱,都很难在他们面前树立权威。

自己太年轻了,这才是关键所在。如果是接近40岁时获得这一切,家中的控制权自然会转移到他身上,但是如今他还不到20岁,如果不用些别的手法,估计父母永远无法理解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自己不过是个15岁就离开了家的孩子。因此当张刚说起这事时,他马上就察觉到这是个改变父母态度、乃至大姨整个家庭的绝好机会,才匆匆赶了回来,如今看来,这一步不但要走,还要尽快了。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六章

最终王娟还是应下了儿子的请求,跟大姐一家取得了联系,定在晚上登门拜访。

和王娟夫妻不同,王婷当年跟着丈夫一起随军去了甘肃,一直在那边呆了足足有十来年,今年年初才回到家里。作为转业军人,还是连级干部,王婷的丈夫刘卫国经过一番人事安排进了市里的铜加工厂,在熔铸厂担任生产车间副主任。

铜加工厂本来就是国家“一五”期间第一批苏联援建的重点企业,属于市里十大厂矿中的中流砥柱之一,加之这两年铜价飞飙,能进入这个厂确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刚在厂子里上了半年班,刘卫国就赶上了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在他监管的分厂下,往锻炉里加料的料箱松脱,整个砸向炉体,造成价值几百万的炉体出现破损,两位工人重伤,所幸没有出现死者,才让事情压下没有闹大。

但是这个安全事故必有人来承担领导责任,经总厂安全技术处的多番审查,责任落到了刚刚当上车间副主任的刘卫国头上,据下面提供的数据,刘卫国为了赶生产进度不顾安全操作规范,致使安全检修出现了疏漏,酿成恶果。目前最终处理结果尚在商讨中,然而撤职查办已成定局。

在这样的大型国有厂矿里,一旦被剥下来乌纱帽,想要再次起复基本就是异想天开,这件事情对于刘卫国而言无疑也是一件改变人生的大事,因此张刚才早早把消息带到了。

在听了张刚的汇报后,陈远鸣瞬间就想起了前世的一些记忆。虽然从没跟自己说过亲戚家的详细情况,但是在母亲的嘴里,姐夫刘卫国就是被那些“狗官”冤枉的典型,才会积郁成疾,落得个早亡的下场。只是跟表妹圆圆的腿疾一样,这种属于“大人问题”的事件,父母是永远不会亲口告诉他实情的。

上辈子错过了这些,这辈子怎么可能再次错过。想要解决这件事,他如今已经有太多办法和手腕,但是陈远鸣却没有贸然行事的打算,他必须先亲眼见见这位大姨夫,从他口中了解一下事情的详情,才好作出决断。

天刚刚擦黑,张刚就载着陈远鸣一家到了铜加工厂这边的家属院。由于是部队转业归来,厂里还给刘卫国一家分了间一室一厅的小套房,供两口子居住。儿子、女儿都在外面读书,家里过得倒也不算局促。

“娟子来了啊,快进屋。”打开门,见到了妹妹、妹夫,王婷不由露出了一丝笑容。这两天为自家男人的事操碎了心,她脸上已经好久没有笑模样了。“你姐夫还在上班,等会应该就下班了……”

看着面带笑容的大姐,王娟却是一阵心疼。才几天不见,她头上的白发明显又增加不少,在甘肃苦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回家乡,姐夫还进了铜加工厂,本来以为苦日子算是到头了,谁知道又出了这么个事儿,让人怎么能放心的下。只是这次是上面那些头头脑脑们要使绊子,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又能怎样呢?

没察觉自家妹子心底的纠葛,王婷跟两人打过招呼后,抬眼就看到了站在他们身后的年轻人,眼底不由闪过一丝惊喜,“这是豆豆吗?这么多年不见,也长成大人了!”

“大姨好。”直到这时,陈远鸣才终于压下了心底复杂的情绪,轻轻唤了一声。

刚才走进门,第一眼看到大姨时他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面前这位女性虽然皮肤略显粗糙,脸上皱纹也不少,还是能很轻松的看出她跟母亲年龄相仿。是啊,两人只差了2、3岁,可不就该年龄相仿吗?

但是在前世的记忆中,大姨却始终是一副垂老模样,似乎比一生困苦的母亲都要年长十余岁。中年丧夫,又要拉扯大小三个孩子,生活早就榨干了她身上的精力,即便后来儿女成年,生活无忧,也再换不回她的健康和青春。

带着这份难以形容的感慨,陈远鸣走进了客厅。由于是一室一厅,家里又没什么人,夫妻俩把小间收拾成了客厅。屋里也没沙发,就是摆了几张靠背椅和一张圆桌,又可以待客,又可以吃饭,倒是非常方便。

招呼几人坐下,王婷从厨房拿来了大壶沏的毛尖,给每人倒上,顺手扭开了屋里的落地扇。房间太小,又是顶层,客厅里人一多就憋闷的慌。比起王娟一激动就碎嘴的毛病,王婷明显不太会说话,只是一个劲儿的让茶让烟,还不时的拍拍陈远鸣的手,感叹几句回来就好之类的话。

只是这次王娟夫妻心里装着事儿,聊天时多少有点心不在焉,还时不时偷眼看儿子的表情,陈远鸣表现倒是很正常,跟大姨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但是这种沉稳做派反而让夫妻俩更是摸不着头脑。几个人维持着不尴不尬的场面,一直到刘卫国回家才有了转机。

“我回来了。”

和往常一样,刘卫国打开了房门,刚想把手中拎着的馒头放在桌上,就看到了满屋子坐着的人。

“呀,大妹来了?”他只是微微一愣,就反应了过来,视线直接落在了陈远鸣身上,“这是……孩子回来了?”

“是啊。”王婷迎了上去,笑着接过了男人手里的馒头,“豆豆昨天刚到的家,今天就跟娟子一起过来了。”

“早知道我就买点肉回来了……”

刘卫国还没说完,陈远鸣就笑着站起了身,“姨夫,不用麻烦了。刚才我已经跟司机打过招呼,晚上在迎宾楼定了一桌。这么多年没见,咱们也该好好聚聚。”

司机?迎宾楼?这一句出口,满屋子大人都是一愣。这年头迎宾楼也算是市里数一数二的高档饭店了,怎么张口就定在那儿?陈建华夫妻还好,至少今天看了房子,又被打过防疫针了,还算能够接受。刘卫国夫妻也可没这个心理准备。

刘卫国眉头就是一皱,“都是自家人,何必去外面花那个冤枉钱。”

好歹也是老连长出身,刘卫国严肃起来的样子还是挺有点威慑力的,陈远鸣却只是微微一笑,“其实也是有些事想跟姨夫商量一下,还要顺便见个人,摆在那里最合适不过。”

跟陈建华不同,刘卫国这还是十几年后第一次重见陈远鸣,虽然知道他小小年纪就去出外打工的事情,但是对这个人还没什么主观印象。如今一上来就是先声夺人,眼神又如此的认真。沉吟了片刻,他终于还是点了点头。

得到了首肯,陈远鸣笑着一摆手,“那咱们就先下楼吧,时间也不早了。”

王娟等人已经完全被陈远鸣搞胡涂了,迷迷瞪瞪的跟着他走下了楼梯,楼下这时已经停了两辆车,小宋把车库里那辆尼桑也开了出来。把满脸惊讶的大姨和一头雾水的父母送上了小轿车,陈远鸣指了指身边的大切诺基,“姨夫,咱们俩就坐这辆吧。”

这时刘卫国的表情已经完全不同了,他可不是陈建华那样只会闷头干活的普通工人,再怎么说也是部队上出来的,只是这两辆车,还有开车那俩司机,就让他对陈远鸣刮目相看。这年头有钱人不少,但是能让明显是部队出身的老兵当司机,可就不多见了。

并没有立刻上车,刘卫国反而转过了身,沉声问道,“远鸣,你这两年赚了不少钱?这次打算回来发展了?”

“嗯,是赚了不少,这次回家乡是要投产些项目。”

“什么项目?”并没有在赚了多少上纠缠,刘卫国直切重点。

“先是矿山吧,准备在豫西那边开采稀有金属,下来再看情况。”

这个答案可超乎了刘卫国的预测,要知道他所在的铜加工厂专营有色金属,基本就是铜、铝等大宗产品的冶炼,豫西那边虽然产铝,但是谁也不会把铝称之为稀有金属,既然跟自己现在的工作没有半点关系,又为何要找他出来这么正式的吃饭呢?

明白刘卫国的困惑,陈远鸣倒是笑了笑,“在这里说也无妨,今天请你和大姨出来,其实就是想问下姨夫你现在工作上的问题,那个6.12事故,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