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顶流到学霸 第156章

作者:一苇以渡 标签: 打脸 爽文 穿越重生

  “我怎么知道,这个问题,你得问俞才行,我想他现在应该正在写纸面申请吧。”

  俞晚舟现在确实正在写纸面申请,顺便关心了一下,他在回国之后能不能住上大house这个问题。大哥的意思是,装修还要等到五月份才能完成,他回国之后,肯定是能够住的。

  这就足够了,俞晚舟开开心心的写自己的毕业申请。

  结果大哥那边问他,他是不是最近要回来。

  俞晚舟给大哥打了一个电话过去,接到电话的俞晚沉说道,“怎么了这是?不刚去普林斯顿大学吗?是不是被谁欺负了?”

  “哥。”俞晚舟嘿嘿地笑着说道,“我这边已经写好了毕业论文,就等着申请毕业了。如果能够毕业的话,我估计下个月或者是下下个月就能够毕业。不过,我现在正在写申请,还不知道能不能通过。”

  “这么快?”俞晚沉有点不敢置信,愣了好一会儿的时间,这才说道,“你这速度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别说其他人,就算是俞晚舟的家里人也非常震惊,这才去了多久的时间,就要毕业了?俞晚沉满脑子的问号,显然对于俞晚舟这样的做法不是特别的理解。

  “小舟啊,你不才去半年多的时间吗?我看宋老师之前也是当了好几年的博士生才毕业的,你这速度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快吗?”俞晚舟反问了一句,“我觉得还行吧,也不是特别快啊。”

  “你……”俞晚沉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行,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事儿反正我们也管不了,也不太懂,你自己觉得能够毕业,那就好好毕业。”

  “等你计划好了之后,在给家里打电话就行。”俞晚沉挂掉了电话,俞晚舟笑了一下,开始继续写自己的申请。

  等他写完来到威腾教授的办公室时,朗兰兹教授招呼俞晚舟,“俞!”

  “朗兰兹博士。”俞晚舟回应了一句,将自己的纸质申请递交给威腾教授,“教授,这是我的博士毕业申请。”

  “好。”威腾教授拿着申请书,沉吟了一下,“俞,我还是要给你说一下,即便是你递交了这份申请,到底能不能毕业,也不好说。希望你能够有一个心理准备。”

  “谢谢您,威腾教授。”俞晚舟沉吟了一下,“我是有心里准备的,当然,我也非常乐观,或许我的申请是能够通过的。”

  威腾教授笑了笑,没有在说话。

  既然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俞晚舟回到宿舍之后,休息了一阵子,又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来到图书馆,俞晚舟看了一会书,然后就在思索着之后今后的课题应该做什么。

  这对俞晚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俞晚舟现在还不太清楚,自己之后的课题究竟应该是什么。

  想了好一会儿的时间,最后还是没有确定下来,不过俞晚舟琢磨着既然是可以,那么能不能做化学课题或者是物理学的课题?反正自己博士生的论文已经写完了。

  威腾教授来到数学系的办公室时,张女士自然是看到俞晚舟发在arXiv上的论文的。只是拿到俞晚舟的这份申请时,不由自主的蹙着眉头说道,“威腾博士,俞的这份申请还真是……”

  “我也没有想到俞会这么快做出来。”威腾教授耸了耸肩膀说道,“我已经给他说过,需要做好心里准备,不是一定能够毕业。不过看上去,他对此挺乐观的。”

  “是吗?”张女士想了想,“那么我们试一试吧,不一定能行得通,不过还是要将这份申请提交上去。”说道这里的时候,张女士停顿了一下,“那么我先将这份申请提交上去。”

  “谢谢,张女士。”威腾教授离开了办公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

  俞晚舟也不知道情况会如何,反正这些天,他都没有收到任何的通知。但对此,俞晚舟还是非常乐观的。应该是……可以的吧?

  他的NP完全问题,已经在学术界简直都要快被传疯了。这不仅是涉及到了数学领域,还有计算机科学领域。很多人都在验证俞晚舟这篇论文究竟如何,听闻这位大佬似乎准备毕业。并且,这篇论文就是毕业论文,众所周知,俞晚舟这家伙肯定是喜欢搞事的。

  比如说他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直接将BSD猜想作为毕业课题。

  现在博士毕业论文也挺会搞事的,至少,这篇论文在普林斯顿大学,也绝对算得上最佳毕业论文。

  四月中旬,张女士提交俞晚舟的申请已经差不多有十多天的时间。

  最后,普林斯顿大学还是决定开一个会议,决定俞晚舟是否能够提前毕业。美利坚的规定是五年的时间,从以前到现在,几乎所有人不管多么的天才,都是五年时间博士毕业。俞晚舟来到普林斯顿大学还不到一年,这就想要毕业,说实话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样的心情。

  整个数学系的教授和副教授几乎都在会议室里,由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雪莉·蒂尔曼女士主持,张女士作为数学系的主任,也在前排坐着。

  “今天,我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俞晚舟是否可以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投票。众所周知,我们的规则是五年的时间博士毕业,而俞晚舟先生,来到普林斯顿大学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当然,我也非常清楚,俞先生的实力非常强劲,不逊于在场的任何一位教授。可他毕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生,我也说句实话,等俞先生博士毕业之后,我们是打算邀请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授的。”雪莉·蒂尔曼扬声说道,“问题的关键在于,俞先生在普林斯顿大学只待了半年多的时间,是否能够毕业。”

  “我先来说吧。”德利涅说道,“我认为俞可以毕业,NP完全问题不仅是数学上的问题,也是计算机科学上的问题。这篇毕业论文,完全达到了毕业标准,甚至于远超毕业论文的标准。现在还没有人能够验算出来,毕业论文答辩,就是最后的验算途径。我认为,可以允许他毕业。”

  “当然,德利涅先生。能看出来,您对于俞是非常信任的。我也对他非常信任。”说道这里的时候,这位教授话锋一转,“但俞毕竟只在普林斯顿大学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毕业是否有些过于着急。并且,我想论文答辩委员会,或许并不允许这次博士毕业论文答辩。”

  “那边,或许我可以去做一下工作。”威腾教授说道,“现目前诸位对于俞想要毕业这件事情究竟是如何看的?”

  “我来说一下。”林威沉吟了一下,“BSD猜想、霍奇猜想、NP完全问题,俞已经解开了三道千禧年大奖难题,很难不让他毕业,不是吗?诸位,或者是说,诸位有多人能够在有生之年解开三道千禧年大奖难题呢?”

  “林副教授,我知道,您和俞先生的关系非常亲密。但请您注意,俞先生来到普林斯顿大学的时间,是去年八月份,而现在才四月份。”

  “我有一个建议。”贾菲想了想说道,“我知道绝大部分的教授或许不是不让俞毕业,只是认为俞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的时间太短。但按照他的成就或者是说他的这篇论文来说,已经远远的超出博士毕业论文的范畴,更像是一篇教授写的论文,不是吗?”

  所有人都沉默了,没错,这篇论文确实很惊世骇俗。

  “所以,我确定俞是可以毕业的。我非常高兴,或许他能够成为我的同事。”贾菲继续说道,“我有一个想法,诸位看可不可行。”

第232章 邀请

  “贾菲先生,您说说,您的想法是?”雪莉·蒂尔曼女士看向贾菲。

  “唔,我的意思是,就算威腾先生去与那群委员会的人说,我想那群人大概也是不会高兴的。”

  “那么贾菲先生,您还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威腾教授淡定的说道,“我洗耳恭听。”

  “或许,我们可以在联合论文答辩组委会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人,比如说成立一个特别的国际论文答辩组委会,邀请法兰西、德意志、英伦还有华国等等诸多教授成立一个特别的论文答辩组委会。一同前来对俞的论文答辩进行审核。规则可以严苛,也可以严格。这样一来,就算是以后有人在想要提前毕业,也需要经过国际论文答辩组委会的同意,至于其他的设定,我们可以在慢慢的商量。我想要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是同意俞毕业的,若是人数不多,我这个意见,可就白提了。”

  贾菲笑了笑,雪莉·蒂尔曼女士提高音量说道,“那么,有多少人是同意俞先生毕业的?请诸位举手表决。”

  大家一直在窃窃私语,但雪莉·蒂尔曼女士叫所有人举手时,还真有不少人举起自己的手,似乎是赞成俞晚舟毕业。渐渐地举手的人越来越多,本身俞晚舟就是有资格直接毕业的,已经有人带头举手,那么自然大家都开始举手认同俞晚舟可以直接毕业。

  “好,看来大家都是赞成俞先生毕业的。”雪莉·蒂尔曼女士沉吟着说道,“那么,接下来需要在联合毕业答辩委员会那边进行争取,我和威腾先生会尽量争取这件事情。”

  说完,雪莉·蒂尔曼女士离开了会议室,大家也都熙熙攘攘的离开。

  德利涅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威腾说道,“你对俞解开NP完全问题有多大的把握?如果可行的话,那么将会是最严苛的论文答辩,一个不好,或许就会沦为笑话。”

  “我很有信心。”威腾教授说道,“他之前已经证明了两道千禧年大奖难题,我并不认为,这一次他就会出错。”

  “但愿如此。”德利涅教授离开,贾菲走到威腾教授的旁边说道,“老朋友,看来俞或许真的能够毕业也说不定。”

  “但愿吧。”威腾耸了耸肩膀,“谁能说得清楚呢。”

  “唔,我的老伙计,你应该乐观一点,如果是国际联合的辩论会议的话,我想即便是他们不同意也没有办法,少数服从多数,向来如此。”贾菲拍了拍威腾的教授继续说道,“不过至于能不能走到那一步,还得看大家的努力了。”

  的确如此,想要组建一个特别的国际毕业论文辩论组委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还是临时的。

  需要邀请多国在数学上有地位、有权威的教授,并且还要在几天之内的时间,一直审查和俞晚舟进行毕业论文的辩论,这件事情,其实真的不太好做。

  当然,贾菲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会对这场毕业论文的答辩非常感兴趣。

  首先这些教授们都需要一一联络,然后组委一个数十人乃至于百人的团队,就对俞晚舟一个人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审查,不仅是对他们,对俞晚舟也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

  想想数十位,乃是百位全球有名且权威的教授坐在你的面前,就为了你的毕业论文答辩进行审查,扪心自问,会不会觉得特别慌。就算是信心满满,到了那种时刻,肯定还是会有一些心慌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如果单单是美利坚的联合毕业论文答辩组委会的话——他们很难同意俞晚舟现在毕业,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俞晚舟已经有了教授的实力和权威,但他只不过在美利坚的普林斯顿大学待了半年多的时间,不可能会让他毕业的。

  但组建一个国际的联合毕业论文答辩组委会,只要大家都认可俞晚舟已经毕业,那么美利坚的组委会也不会有意见。毕竟国际上都已经同意,他们若是不认同,或许反过来会被他国的教授和学者吐槽,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

  贾菲这一招还挺损的,就是为了倒逼组委会必须同意俞晚舟现在毕业。

  但是这还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俞晚舟的毕业论文答辩,必须吸引诸位在数学上有着权威的教授和学者才行。普通的教授和学者聚在一起,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贾菲相信俞晚舟的毕业论文,肯定对于任何一个数学家和教授来说都是有致命吸引力的。

  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学术答辩,更像是一场学术报告会。

  “由我去发函就好。”贾菲笑眯眯的说道,“我也非常希望俞能够成为我们的同事,说实话,我很好奇,他究竟会如何教育学生。”

  “他不将那群学生带歪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走来的教授,带着一丝笑意说道,“或许,他会带着学生们去化学实验室也说不定。”

  “这是他的风格没错。”

  俞晚舟伸了一个懒腰,现在已经是四月底了,那边还没有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前几天去了威腾教授的办公室,威腾教授的意思是,让俞晚舟在等一段时间,说不定就会有结果。

  看上去威腾教授似乎没有打算将他们的计划给和盘托出,俞晚舟也不太知道,学校的态度。看上去,有点暧昧。

  他只能继续在图书馆继续看文献和资料,顺便想一下,接下来的课题究竟是什么。

  …………

  谢庆在整理着陈远教授的邮箱,突然发现一封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邮件,愣了一下,看向旁边的陈远教授说道,“教授,这里好像有一封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邮件,署名是迈克尔·贾菲博士。”

  “噢?”陈远也有些纳闷,他和普林斯顿大学几乎没有任何学术上的交流和往来,迈克尔·贾菲他倒是认识,但根本不熟悉,给他发邮件来做什么?

  陈远教授带着疑惑,点开这封邮件。

  好家伙,贾菲竟然是邀请他加入一个国际毕业论文答辩组委会,对俞晚舟的博士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审核。

  “这么快?”虽然俞晚舟已经发表在了NSTL上,但陈远教授对于这一部分不是特别熟悉,也不好验证。他是没有想到,俞晚舟竟然这么快就真的申请博士毕业。看上去,普林斯顿大学也准备搞一件大事。这个国际特别毕业论文答辩组委会,好像还挺有意思的。

  陈远教授给贾菲回邮件过去,表示自己会去参加这次的毕业论文答辩。

  也就是这段时间,许多人收到了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俞晚舟的毕业论文答辩。几乎所有收到邀请函的人都一口答应了这个要求,非常有趣的毕业论文答辩。论文答辩的题目是NP完全问题的证明,这可是本世纪最狠的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没有之一。相信,普林斯顿大学邀请的人不仅是十多个,肯定非常多。

  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学术报告会。

  “俞。”威腾教授给俞晚舟打电话的时候,俞晚舟正在自己的电脑上捣鼓着课题。

  “教授,您找我有事吗?”

  “你现在有空吗?或许你应该来一趟办公室,我有些事情对你说。”

  “好的教授,我马上到办公室来。”俞晚舟挂掉电话,看了看电脑上的题目,想了想,转过身离开宿舍。来到威腾教授的办公室时,俞晚舟敲了敲门。

  听见威腾教授的邀请之后,打开房门进入办公室。

  “威腾教授,您好。”

  “俞,你好。”威腾教授笑着说道,“我非常遗憾的通知你……”

  “额……”俞晚舟愣了一下,“我的博士毕业申请没有通过?”

  “不,已经通过了。”威腾教授摊开手,俞晚舟脸上露出笑意。

  “俞,你不应该开心得这么快的。”威腾教授继续说道,“你的博士毕业,可能和其他人的毕业不太相同。”

  “啊?”俞晚舟挠着头,看向威腾教授,不解地说道,“不相同?”

  “没错。”威腾教授微微颔首,“我们邀请了一百多位在数学上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教授和学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这是一次特别的国际联合答辩组委会,主要是针对你是否能够毕业,以及你的毕业论文是否合格进行审查。”

  “你最好有一个心理准备,是一百来位权威的,著名的学者乃至于数学大师,都会前来普林斯顿大学,对你进行最后的审查。”

  俞晚舟露出一丝苦笑,“这阵势,还挺大的。”

  “没办法,这是我们唯一能够让你毕业的方式。”威腾教授说道,“辩论组委会那边根本就不同意你现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我们只能说服他们进行一次盛大的毕业论文答辩。他们也是勉强同意的,并且需要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同意你毕业,你才能够毕业。”

  “这个毕业答辩在六月中旬,俞,你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希望你能够将剩下的时间暂时放在毕业论文答辩上。相信我,不会有人让你轻松的通过这次毕业论文答辩的。”

  “谢谢您,威腾教授。”俞晚舟深吸一口气,“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惊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