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年 第106章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标签: 近代现代

“可如今便不同了,咱们让他们有去无回!”窦立目光冷肃地看着山下,忽然手一指,“他们来了。”

邓翻云生性谨慎,本来也做好了奇袭不成的准备,自然带来不少精兵强将;窦立等人得到线报后,也是加紧练兵。

与岷州之战不同,此次的越州之战是场地地道道的硬仗,双方皆是精锐齐出,拼尽全力。整个战场满眼望去,尽是一片血红。

一开始双方的主将还未下场,只是在场边围观,到了后来,窦立先是忍不住了,干脆从身旁侍从手中取了银枪,身先士卒地杀了过去,让肃军士气大振。

邓翻云看着情况不对,也拔了佩剑,“成王败寇,假使今日败了,不仅你们要命丧于此,你们的妻儿家小也都不能保全。儿郎们,和我一起杀!”

“杀!杀!杀!”

邓军满场喊打喊杀之声,令人胆寒。

章天问立刻让人喊道:“休听逆贼挑拨,肃王仁德,只要缴械投降,过往种种便既往不咎!”

邓翻云挑开面前一支羽箭,费力拼杀,就听数十米外有惊慌失措的哭喊,他抬眼一看,就见无数火球从不明的地方飞出来,落到士卒身上立马便烧起来,哪怕是士卒在地上打滚,也轻易扑灭不了,刹那间地上全是被火灼伤的邓军。

“什么东西,竟如此厉害。”邓翻云来不及感慨,只眯着眼道:“所有人,全部贴着肃军,我就不信他们连自己人也烧!”

这法子确有功效,投鼠忌器,肃军立刻不再投火,甚至连羽箭也不敢如何用了。

“骑兵突击!”窦立在远处冷声吩咐。

他话音一落,山丘上便出现几队骑兵,个个铁甲森然,就连马都是全部铠甲,马头马腿上都裹着薄甲。

肃兵多数十人一组,骑兵前突后攻,步兵重盾固守,弓弩手躲在重盾之后万箭齐发。

邓氏已算将门出身,强于练兵,可与十余年练兵不缀的肃军比,无论军容军纪、阵法队列、兵器甲胄都差了好大一截。

邓翻云越看越心惊,再一看自己的军队已如潮水般溃退,心中无限苍凉,一字一顿道:“还不快撤!”

第109章

“窦立他们做的不错,”轩辕晦带着几名侍从查看地形,赵诩留在帐中,倒是先他一步知晓江南道战事,“江南自古便是富庶之地,吩咐他们,一定对百姓善加安抚,千万不可扰了民生。如有可能,在当地补充些粮草,记得要用银子买,千万不要巧取豪夺,免得激起民愤。”

“窦将军也是王爷一手带出来的人,这点规矩总是懂的。”在一旁的沈觅笑道,“恭喜王妃殿下,收复江南指日可待。”

赵诩笑笑,“邓翻云大概还剩多少人马?”

“邓翻云号称大军四十万,算上被歼五万,投降十万,溃散五万,他应当还剩二十万。”

“哦?”赵诩点头,“根据我的消息,邓翻云最多也不过三十万人。你也知道,为了军功,多报些少报些都算正常,两相一加,邓翻云手上十五万人总还是有的。”

想了想,赵诩对斥候道,“我也不擅军事,在这想也是瞎想,赶紧报王爷,下一步如何走,请他定夺。”

等旁人都退下,赵诩悠然地靠在凭几上,“至此,我能做的事已然不多了。”

他这话里带着去意,沈觅不由坐直了身子,笑道:“王妃不仅是肃王一人的王妃,更是我肃州的司徒,百废待兴之时,怎么能少了您坐镇朝中,居中调度?”

“坐镇朝中有沈司马这般的肱骨老臣也便够了,我在与不在都是一样的。”赵诩瞥他一眼,“我在,反而让朝局更加复杂,我离开一阵子,对前朝后宫,反倒都是件好事。”

沈觅蹙眉,“可以王爷对王妃的信重,若是您不在,中间再生枝节,王爷他……”

他本想说轩辕晦脾性有些跳脱暴躁,赵诩和他说一声也便罢了,倘若不告而别,天都能被轩辕晦给掀了。可顾虑到君臣之别,到底还是咽了下去。

赵诩看出他所想,摇头道:“这点事都处理不好,以后如何德被万方?咱们都是读过史的,历朝历代开国君臣交恶,最终还不是因为分封不公,徒生怨怼?要是我在,宗室也好,士族也罢,加上寒门,总归理不清楚,还不如干脆避嫌,让他放开手去做。”

他手中端着个青釉茶盏,白如玉的手指在杯沿轻轻摩挲,唇角微微含笑,眼中无悲无喜,像极了哪座名山大川神龛后的神只。

沈觅幽幽长叹一声,“要是王妃心意已决,我也不便多言。只是还是等长安攻下之后再说,否则我怕动摇了军心。”

赵诩低头,“放心,我定然将此事处理妥当,自不会乱了王爷的心,误了朝中的大事。”

长安城已被围困了整整一月半,粮仓里的存粮几乎见底,百姓们早已吃不到米面,城中的动物也几乎被捕食干净。就连上林苑的奇珍异兽,竟然也已被当地守军扑杀,将那些养尊处优、历来被当做瑞兽的孔雀白象统统充了下酒菜。

“是时机了,不然邓翔没被饿死,却还要饿死不少无辜生民。”轩辕晦方沐浴罢,赵诩在为他擦拭湿发,闻言捏了捏他鼻尖,“王爷宅心仁厚,社稷之福。”

轩辕晦眯起眼,惬意地哼了一声,“你修书给崔静笏了?他何时回京?”

“天下大局未定,他这个时候回来,未免有些敏感。更何况,他之前到底是邓氏的驸马,我怕他寸功未立,就入了新朝,我怕众臣会有不忿。”

轩辕晦冷哼一声,“就差直接为他要功名了,说吧,你想让他建什么功立什么业?”

赵诩俯下身,亲了亲他嘴角,“好酸。”

“崔静笏……”轩辕晦沉思道,“沈觅今年也有五十有四了吧?崔静笏此人,我对他不甚了解,可总觉得不像是老成持重的相才,仿佛是有些偏了……其实先前我就在想,三省宰相,你做尚书令最合适不过,中书令给了沈觅,可我还缺一个管实务的门下侍中,可惜目前肃州人才还是缺。”

“这个不着急,慢慢挑拣,总归有合适的。三省的宰相,也不急着一时填满了,不妨再看看。”赵诩捏着他的耳垂,悠悠道。

轩辕晦撇撇嘴角,“至于军务,一开始我还是准备让将军们卫戍各地,等到天下稳定了之后,再将他们召回。让将军们也和地方官一样,三年或五年一轮,总归不至于拥兵自重。”

“才哪到哪呢,你就开始想着分权了?”赵诩失笑,“你看着办吧。吏治乃是长远之事,我如今没空考虑。眼前就有个火烧眉毛的事,还请王爷尽早决断。”

“哦?”轩辕晦睁大眼看他,“邓翻云?”

赵诩点头,“倒不是急着要杀邓翻云,他的死期横竖也便是这几日了。我在想,是不是要提前派人去把柔仪郡主救回来。”

轩辕晦似是有些诧异,又露出一抹极为恳切的笑,“我自己忘了,却劳烦王妃为我记得。”

“柔仪郡主忍辱负重,又极是深明大义,我也很是佩服,”赵诩用食指绕着他的头发,“更何况宗室凋零,能保住一个是一个。”

轩辕晦双眉紧锁,眸中含恨,“谁能想到,我轩辕氏先祖何等光耀,最终却凋零到如斯地步。邓氏让我险些灭族,我也不会让邓氏讨得好去。明日便下我的命令,但凡是邓氏的,九族之内,尽数斩杀!五服之内,全部羁押,到时候我一起以邓氏人头来祭我轩辕氏英灵!”

赵诩吻吻他鼻尖,“大业将成,不久之后王爷定能得偿所愿。”

轩辕晦曲肱看他,似笑非笑,“明日无事。”

“嗯?”赵诩装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