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珠儿 第231章

作者:老草吃嫩牛 标签: 强强 快穿 近代现代

顾昭有些不好意思,抱怨他二哥:“阿兄好没意思,若说是来见晚辈,我也好预备些见面的礼儿,这赤手空拳的,也不知道是谁家的谁。”

“你管他谁家的谁,他家亲戚多,你二兄心思大了去,只恨不得有点亲,有些机敏便抓来养着……”

顾山就见不得他们跌凉话:“我养我的!你们过你们的!你也好意思说?你看看咱家如今几个人?你们出去打听去!随便那个世家,亲戚五代几百人住在一起的,那都是小家子了!咱家如今剩几个人?老庙那边,老房头那边人倒是多呢?咱们又不爱与他们来往,你看看你自己,眉毛胡子白嚓嚓的,你一转身走了,茂德,茂昌他们身边有几个帮忙的?朝上打个群架,连个护头脸的都没!”

顾岩不吭气了,他是世袭罔替的平国公,那里就需要打嘴仗?家里再过十代百代那也是国公,正统的护帝六星的嫡枝血脉,这样的荣耀,顾昭都没有,顾昭倒是郡公,可是也是嫡出的旁系,四代之后那也要看脸色活了,上面也不能再给多的位置了。他能管着下一代,下下一代,谁知道以后呢?就如跟老庙那边,头五代都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如今呢?也就比仇人好点!

这里面的花花是他跟顾昭,顾茂丙鼓捣出来的,到了最后只丰盈他一家,顾家如今就是这样,封不下去了,今上是这样,再一代至多钱财上多多看护,位子也的的确确是没有了。

顾山看这样子是想整个书香门楣,倒也没错的,读书明理总是没错儿的。

心里有愧,顾岩只好指着院子大势夸奖,干巴巴的说些好听的。

顾昭知道他怎么想,就站在那里笑,他管到这里也就尽了心,他又没有后代,也不想要后代,因此没这两人的宗族意识。

他走了几步,脱了靴进了学屋的榻台,那榻台下面整整齐齐排了七八排的由大到小的棉鞋,都是黑色绒布的面儿,样式一般样儿,有新有旧,也有缝着补丁的,有邋遢的孩儿,鞋垫子上泛着黑光。

瞄了一眼,顾昭就笑了。

屋内,朗朗的读书声令人心情愉悦,侧身从窗边看去,这是个幼年班儿,都是四五岁的奶娃娃,由一位老先生带着正在背启蒙的书籍,一个个包着布帕的小脑袋摇头晃脑的看上去好不喜人。

不合时宜的是,门廊那边坐着成堆的搂着斗篷,捧着暖炉,提着食盒的门下婆子小厮,那里就成了景山书院了?

再不喜欢顾老二,顾昭到也稀罕看这些孩子,都是他家的么!可真能生,这一堆,一堆的,需要多少小蝌蚪的奋斗啊。

那屋里的先生也看到了顾昭,却不动作,依旧在那里教着,想来这是这里的规矩,凭你是谁,也不能打搅到学生上课。

顾岩与顾山上了榻台,踩着草垫也在门口看了一会子,不多时,那边过来一位老先生,悄悄施礼,招呼他们去了一边的茶社。

进得茶社,这三人方大声说起话来。

顾昭上下打量这先生,五六十岁的年纪,一脸的生活苦难,满胡子的辛酸故事,相貌倒是一般般,就一对儿招子亮亮的。

这位便是尓谷先生了。

对方是先生,他们便很是尊重的施礼,对方忙道不敢,双手抱拳,放在胸前还礼,却不低头。

果然就是尓谷了。

顾昭看他到底是名士,便有些清高,浑身抖落着一股子肚子里有高山峻岭的风范,别说,比那金山主却是会摆的。无论是走路,还是行走,俱都走的是高山流水的潇洒哥范儿,比金山主的猥琐死要钱硬要脸的风范看上去值钱不老少。

“几位舍翁来的好巧,厨下做了好辅食,不若尝尝?”

顾昭摸摸肚子道:“不管什么吧,早起就入了一碗补气的,一颗米都没落肚呢,多上一些来。”

尓谷先生笑笑,冲门口侍奉的一位老仆点点头。那老仆转身去了,片刻,端了一个小炉子进屋,取了木炭引着给屋里添些暖和。

这点哪里够,顾昭是个畏寒的,才一坐下,便觉着股下一股子凉意窜着脊梁骨走,他都多少年没跪坐了!他脾性多了份忍耐,也不动,倒是他哥哥受不得,很快,有人端来两炉炭火,一盆打着顾昭郡公府的徽记,一盆是顾山的,还有一盆被大门口的顾茂丙劫了去在院门口烤着。

两盆大炭将屋子里暖的舒畅,顺着屋子里的门扇往外看去,却是一颗堆了半叶雪的桃树与半个小院子。一阵寒风吹过,残雪飞散,倒也是冬日的好景观。

半响,有大学生带着中学生双手喷着小几案进屋,一位长者身前放了一个。

顾昭闻着香味看去,却是四个碟子一碗热汤。

食物俱都放在黑瓷器皿里,汤是热乎乎的米汤,四个碟子里分别是,一盘萝卜条,一盘菜叶,一盘腌蚕豆,都是凉拌腌制,剩下的一盘码着三张白面饼。

顾昭见老哥哥端起米汤喝了一口开胃,他也端起来喝了一口,好不舒畅,便叹息了一下,拿起面饼撕开食,却看到热乎乎冒着热气的糖心。

“这个好,都好些年没吃了。”顾昭夸奖了一句。

“具是粗食,那里就好了?这些娃儿起的太早,咱家倒好,亲戚里道总有不如意的,就把辅食当了正餐,一来二去也就多了夯实的东西,那些小崽子个个能吃,虽是表里亲戚,那也是亲戚,管他是谁的呢,也都是咱家的不是,饿着那里读进去书?这不,跟你嫂子商议了一下,咱家学下一个月,就这样的辅食得有五十贯,这还是用着乡下庄子的出息……”

听到这里尓谷先生便笑了:“舍翁这话就过了,朝暮两顿足量的辅食,他们家去还要吃,某看来神仙日子也就是这般了。某年幼那会,家母从春梭到冬去了赋,剩下的半点不敢着身都给交了束脩,一日有一顿饱的那是过丰年节了……”正说着,他忽想起什么,便对顾岩道。

“老国公,学生有些事想托付则个。”

顾岩笑道:“先生尽管说来。”

尓谷先生有些忸怩,想来这人脾性刚烈,一肚子锦绣才混到侯府家学,那也是有原因的。

“无事,先生尽管说。”

如今顾家,除了皇家的事情,这大大的国度,做不到还真少,因此顾岩叫他尽管说。

“如此,便……便说了,某少时家贫,又是寒门出身,因此学下也无几个挚友……”尓谷先生絮絮叨叨的,拾了陶壶取了水,放在小炉子上煮着。

屋子里水蒸气缓缓的冒着,尓谷先生不紧不慢的声音传来。

学律学的都是这样,脾性里多了些丁是丁卯是卯的风骨,便是说些动人的,由他们嘴巴里出来都是无风无浪的平铺直叙。

“……由家到景山书院,五百里的官路,要走十天,三月一归家,离家时家母给做十五个蒸面粗饼带五十个钱外加一匹粗布,她算着我吃到学里就足够了,却不知道那时某正是长身骨,十五个蒸饼不足七八天便完了,无法,只能一路买着吃。”

前朝那会子,布帛都能算钱,一匹粗布大约就是百十个钱的意思。

“……到得学里,身上钱财去尽,只有一匹粗布交到学里算是粮钱,一日学里才管一顿,又吃不饱,万幸那时学里的学兄对某多方照顾,若无他们,某早就饿死了,就不饿死,怕是依旧只能是做田间舍郎,那里有这般好的命读书呢?

少时六年书社,学海与学兄们同吃同住,却不想……前朝今朝,五十年两次战乱,一次丢了廖兄,一次丢了冯兄,老公爷人面广,识得天下间的贵人,便帮学生随意问问,寻寻我那两位兄长,学生今年都五十七了,这把老骨头丢在北疆也无甚,只想死前见见少时挚友,也好了却我这心愿,便是死也是无憾的。”

顾岩顿时乐了,见尓谷先生又要施礼,赶忙扶起他道:“这有什么啊?先生万不敢多礼,您是传道授业的,我一粗人,这就过了,过了啊!赶紧起来,一会将名讳祖籍写来,我当是什么事儿呢,原来是这个!再小不过的事儿了,赶巧了,我那小子在知院管着一些琐碎,即是读书人,当年可经了官考?”

尓谷先生忙道:“有的,有的,当日都评了等,我是二等,廖兄是三等,冯兄当年是一等,先生赐了号的。”

顾岩拍拍腿道:“那就着了,定有底簿登录,转日我们京里家去,便与先生找找,举手就完事儿了,您看您,这大礼小礼的,可不敢这样!您是个有情谊的,我就看重这样的!”

尓谷先生顿时失笑,有些惭愧的又道:“不敢期满老公爷,却也……却也不是,虽有些旧日友谊要说,却也有私心,当年……小女与冯兄幼子定了亲……如今……”他有些急迫:“如今小女都二十二了……”

哎呦,这还真是大事儿,大家便有些同情,正劝着,屋外忽然传来悉悉索索抠门纸的声音,抬脸看去,却是一个小童,身子半掩半露,支着个大脑袋,这娃儿四五岁的年纪,周身带着一股子奶风,大眼珠子咕噜噜的,嘟着嘴儿,想是站在那里许久,无人搭理他,便有些着急,长者不唤他,他只能抠着纸门弄些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