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 第78章

作者:英桃 标签: 年代文 励志人生 种田文 近代现代

在连绵不绝的炮竹声中,黎阳和家人度过了在B市的新年,虽然不在老家,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吃着熟悉味道的饭菜,哪里都是家。

只不过,几口人一起说话的时候,黎阳总是忍不住会分神,想海城的谭帅和大毛哥几个在干啥,不会把冻饺子煮成一锅粥吧?

大年初一的一大早,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的味道,黎阳蹬着三轮车跑到十几里外的电话亭,因为村里的小外部不开门。

按下电话按键的时候,黎阳心里想,这个时候他们应该还在长寻坡的家里睡觉,或者是煮饺子吧……

手指按下最后一个,电话“嘟嘟”的响起来,黎阳心里矛盾极了,既希望他们睡个好觉,又想要……

电话接通了,对面却没开口,黎阳道了一声“过年好”,那边才传来的谭帅的问候声音。

“怎么这么早就去南山那边了。”黎阳背过身去,挡住B市凛冽的寒风,问道:“早上的饺子吃过了吗?”

“吃了。”谭帅的声音中带着淡淡的倦意,“黄立安起来的早,四点半把饺子煮了,怕放久了粘在一起,把我们叫起来了。”

吃完饭,他们哥俩又去睡觉,谭帅自己出了门。

黎阳一点也不同情的笑了,“小安可真勤快啊,你在南山睡一觉,那边清净。”

“他是听话。”谭帅道:“你年前说怕走了我们挨饿,他记着你的话,三顿饭都比平时早,睡觉前一个个问饿不饿。”

想想那个场景,黎阳忍不住又笑了,过了一年,这小孩长大了,都能给他大哥和谭帅撺掇饭吃了。

就大毛哥俩的事情,黎阳和谭帅说了好半天,然后电话提示余额不足,才堪堪结束了对话。

顶着北风,黎阳又回到村子,跟着房东的几个孙子一起放两三个鞭炮。

只歇了除夕那一天,大年初一,黎旭和左敏一起出摊了,这次他俩说客人不多,不让黎父黎母去。

黎阳跟着爸妈在家里,他坐在床上看书,看着看着就倒在床上,慢慢的睡着。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黎阳热醒了,眼睛都没张开,就道:“谭哥,炉子别烧那么烫……”

黎父和黎母笑,“你谭哥离的可有点远。”

黎阳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在B市,炉子烧的倒是不咋热,他躺在地方正好对着窗户,太阳光一直照着,难怪会觉得热。

初一到初八,黎阳一直没咋出门,就在屋子里看书,帮着母亲一起做饭。

初九的时候,谭帅开着牵引车往B市送货,过来拜年,顺便把黎阳接走了。

海城有北方重要的综合港口,不单国内货船停靠,国际原油船舶和装满集装箱的货船也经常进出港,谭帅带着人把货船上的大柜拉到B市来,来回不到三百公里,运费是900元,比长途拉货更合适,就是频繁的装车卸车要麻烦点。

黎阳回去后跟谭帅一起搭班,谭帅开重车,他则从B市往回开空车,走在最新修好的路上,特别的通畅。

因为黄立安怕大哥和谭帅饿着,每次煮饺子都煮一大锅,导致每顿都剩下不少,为了不浪费粮食,黎阳回来后,四个人吃了好几天的煎饺子。

虽然好几种馅,但是吃完,几个人脸上都是差不多的颜色,短时间之内都不想碰饺子了。

棉花厂上班后,接线员给了黎阳十几张留言条,上面是315宿舍的人给他打的电话,大都是拜年还有返校时间,只有涂林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

看完留言条,黎阳整齐的夹起来,有点担心涂林脑袋上的小卷毛,靠夜儿靠的太狠,是真的会掉头发。

没活的时候,黎阳骑三轮车带着黄立安特意去新摩托车厂看,除了地方有点偏以外,没啥缺点,气派,宽敞,工人们的脸上都带着笑,他们现在的工资几乎是海城所有工厂里面最高的,人人羡慕。

黎阳一直盯着海城的报纸,上面关于农机一场引入资金的新闻一直没有,他问谭帅,谭帅说机械局那边还在商量。

重新振兴一个厂子需要的钱可不是个小数,即便账本上的数字一直在快速的增加,黎阳都很清楚,他们距离一个拖拉机厂还很远。

机械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这话黎阳在各种课本上看到了很多遍,但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等他在纸上一笔笔的算起来时,才深刻的体会到这话的意思。

所以,每天忙完,黎阳都会认真的检查每一辆货车,现在,这些卡车关乎着未来的工厂,它们平安顺利的拉一趟趟的货,就是给拖拉机厂添砖加瓦。

谭帅给车子打完黄油,正在洗手,又看到黎阳在那里对着车子说话,“赶紧收拾东西。”

锁好门窗,黎阳骑着车子,谭帅跳上后座,黎阳赶紧抓住车把,稳住乱晃的车子,然后顶着风往家骑。

他们回去的路上先去看了肖欣欣,然后又去方医生那,那个男孩手臂上的夹板还没拆,看谭帅的眼神还带着警惕。

黎阳也不知道拿他咋办,只好把买来的拼音书和幼儿园的课本留下,让他多学学看看,能融入到海城的生活,可以假装是少数民族,只要别惹事,别被送回火坑,以后只要有把力气,也饿不死。

徐国华他们学校早开学,黎阳抽空去了,因为忙着往B市跑车,只在外面看了他们学校高大的图书馆,并没有进里面去参观。

不过这个不着急,他以后还会回来,机会有的是。

除了在B市跟家人团聚的日子,黎阳几乎都在车上,别的司机学车和修车全会了以后才能摸方向盘,黎阳是先摸的方向盘,跑了好几个月慢慢学会了修车。

等到他能独立修一些常见的小毛病的时候,开学返校的日子到了。

谭帅开车拉着黎阳和大毛哥俩一起到了B市,大毛哥俩下地后乖乖巧巧的问好,可把黎母给稀罕半天,黎父更是把周乐拿过来的零食都往他们俩手里塞。

自从大毛开始正经的做起了生意,存折里的钱越来越多,虽然黎阳见不到存折的真身所在,但是金额黄立安都会跟他说,可以说比家里有好几个工人挣的都多。

不缺钱,衣服穿的干净暖和,吃的好,身体开始追赶同龄人,穿着小面包一样的羽绒服,脸和手擦着防冻裂的雪花膏,香喷喷的,小脸肉嘟嘟,十分的可爱,上手摸着也舒服。

已经在海城收拾了一顿东西,在B市,又收拾了一个大包,一群人去到火车站,把黎阳送上去,下次再见,可能就是半年之后了。

啃了一口“小面包”黄立安,黎阳跟一帮子人道别,然后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不管是南边,还是东边或者而是西边的省份,想去北方,一般都在B市转火车,所以B市的火车票是最难买的,谭帅竟然弄到了卧铺,黎阳把大包小包的东西塞到行李架子上,火车缓缓动起来,他坐在靠窗的地方开始看书。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万事啦

第71章

到学校后, 黎阳收到了一大堆的信,来自天南海北,最远的自然是郑铎的。

信中郑铎跟黎阳分享他在学校图书馆和餐厅的打工生活, 还有对美国新兴IT行业发展的见解, 他知道黎阳爱好看报纸,在信中剪了一些有趣或者有用的新闻。

这封信给黎阳的震动很大, 因为国内大学生们很多都没摸过计算机, 但是国外的这个新兴行业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这让他陷入了思考。

晚上, 宿舍的六个人一起出去吃了饭,回来后,黎阳把信中关于计算机行业的信息跟其他几个人分享, 涂林拿着满是英文的报纸看了看, 又还给了黎阳,“还是你说吧。”

黎阳和彭东英语在宿舍里面算是好的,俩人脑袋挨着脑袋,一字一句的翻译,“以蒸汽机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为电力的发展, 而计算机则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对于机械系的人来说, 都会很清楚工业的变革会给方方面面带来多大的变化, 他们处在巨大的变化中, 却只能感觉到丝丝缕缕的涟漪。

黎阳在回信中写了他们所能接触到机械行业的现状, 老厂大厂面临的各种困境,以及他和谭帅想要生产更先进厉害的拖拉机的想法, 只字没有提到海城摩托车。

黎阳还在和老家高中复读的学生保持着联系, 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走出去看看。

秦锐的信件一如第一封那般简单,只说了在部队训练的种种,最后说等他复员后一起踢球,洋洋洒洒一页多点。

在跟其他人的书信往来中,黎阳见识到了不同的学习生活,曾经在一个教室日日夜夜读书的同学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聚少离多,一份薄薄的书信联系着他们的过去和未来。

没有急事的话,黎阳也跟大哥写信,他看到了B市关于住房改革的新闻,提醒大哥多往一些地方跑一跑,打听房子的事情。

回信的时候,黎阳偶尔往棉花厂打电话留言,打完电话才猛然想起来,南山那边已经安装了电话机,但是习惯一时半会不好改。

大二下半学期,黎阳的功课依旧不咋多,他从徐露露学姐那里弄到了他们大一德语课的课程表,空闲的时候会混到教室里面听课。

像他这样的人不少,教德语的老师课上一样教,下课也会主动问他们有什么问题,黎阳没什么问题,不是他学的好,而是学的稀里糊涂的,基础太差,问题太多。

有胆子大的学生问老师能不能空闲给他们补课,补课费大家伙一起交。

年轻的老师脸皮薄,觉得这样不好,黎阳他们都说这种方式能帮助更多想要学德语的学生,还有人主动去找学院的领导,问这样犯不犯学校的规章制度。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最后他们这个小补习班成立了,课程安排在周六和周日晚上,这样十几个学生的课程都不会被耽误,每个人每个月的补习费定在了十元。

这个学期,黎阳他们在学院实验室的时间长了点,主要是各种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和带传动机构的实验设计项目,也会用亲手磨零件。

让黎阳感觉到亲切的是,实验室里面的台式钻床跟南山屋子里的一样,每次使用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想到他和谭帅在桌前组装那些零碎东西的事情。

学业的空挡,黎阳会找师兄师姐们收集他们历年对本市和本省拖拉机厂的调查和实习报告,这些东西能让黎阳更清楚的了解拖拉机厂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能窥探出一些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般这些调查报告,要不给工厂,要不上交给老师,没有自己的保存的,黎阳就厚着脸皮找师兄们吃饭,然后通过他们的口述,写下来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

差不多整理好资料,黎阳用厚厚的信邮寄到海城,给谭帅分享。

不单黎阳,宿舍里的另外几个人也在忙,涂林订阅了大量的计算机的书籍,在专业课上还在看计算机的书,下了课就扎在电脑旁边。

彭东课余时间全部放在英语学习上,同时还找了份家教,周六周日要辗转好几个高中生家里。

郑清源和李奇伟一直泡在实验室,磨零件磨的两只手都是水泡,每当吃饭,就把嘴伸出来,让黎阳他们喂,当然,最后还是自己捏着勺子,咏唱着勇气的赞歌,一脸视死如归的吃着饭。

向宇天天跟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混迹在一起,甚至连人家出去晚会都要上去献唱……

黎阳跟黄立安约定了,每周的周六早上七点通电话,黎阳在宿舍楼下的电话亭,黄立安和大毛在棉花厂的传达室,俩人分别说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然后黎阳给谭帅留言。

从表面上看,黎阳的生活依旧是宿舍、教学楼、实验室、食堂这些地方,一成不变,但是他每天看到很多重要的报纸,从那上面,可以看到,这偌大的土地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中酝酿着无数的机会,身处这激荡的浪潮中,浑身血液的流动也不禁快了几分。

黎阳坐在图书馆时,看拖拉机相关的书籍,刚知道谭帅对农机厂的想法时,他的心情很激动,因为那是两个人共同想要做的事情,这种亢奋的情绪在学校里又慢慢沉淀下来,不管未来如何,他现在首先要把学业给完成好。

谭帅也更忙了,在海城的日子越来越少,比起电话,他突然又开始给黎阳写信,毕竟写信在哪个地方都能直接邮寄给黎阳,每封信中夹杂着最近的账目以及最新出来的邮票。

海城春暖开花的季节,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肖欣欣平安的生下了一个女儿,黎阳直接晋升为舅舅。

黄立安代替黎阳和谭帅,给肖欣欣母女送过去鸡蛋和奶粉,黎阳后来也收到了小外甥女的照片。

B市的黎旭带着黎母早早的去了海城,一个看过娘俩后回去,一个则留下来照顾肖欣欣的月子。

肖欣欣和马东利到了海城后,因为俩人能干又肯吃苦,再加上有谭帅的帮忙,他们几乎没怎么走弯路就开始挣钱,虽然一直没回家,但是马东利过年过节没少往家汇钱。

钱,马家都收到了,但是自从肖欣欣怀孕,马家那边只轻描淡写的说了两句“注意身子”,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

在夏欣欣怀孕五六个月的时候,马东利就往家打电话,问伺候月子的事情,马母只说在忙着给小儿子找对象,反问他们两个大人难道照顾不了一个孩子,然后说她生几个孩子的时候,也都是自己拉扯的,马东利媳妇那么能干,一个孩子还能难的倒她?

原话更刻薄一些,但是顾忌媳妇的身体,马东利瞒下来了不少。

肖欣欣自从进了马家的门,亲眼看到了婆婆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亲儿子的,也就知道自己这个“外人”更入不了她的眼,早早就准备自己好好看养孩子。

黎母舍不得外甥女受这个罪,同为女人,她知道月子坐不好,落下来的毛病得跟一辈子,早早就说了要过来帮忙。

黎母有点生气马家的不闻不问,但是她在肖欣欣面前一个字都不提,就怕惹她生气了,对自己的身体不好,把奶气没了,孩子也得跟着挨饿。

黎母去海城的时候,黎父回老家和邻居打伙一起种地,去年过年前把鸡和猪都杀了,今年不打算再抓小的养,村里的人都猜测,他们家可能要搬走了。

种地累的时候,人和牲口先在地头歇一会儿,旁边的人把卷好的旱烟递给黎父,一边抽烟,一边打听B市的事情。

黎阳他们村子很偏僻,在山旮旯里面,不单周围是山,种的地也在山包上,黎父这个年纪的人很多都没去过市里,更别提遥远的大城市。

黎父跟他们说起海城和B市,口中提到最多的不是黎旭和黎阳哥俩,而是谭帅,在他眼中,谭帅是闯荡大城市里面最有传奇色彩的。

一个修理工小子,南下不到半年,买到了一辆卡车,之后组成了车队,对于连自行车都买不起的村民来说,实在是太过震撼。

谭帅并没有去过黎阳的老家,但是关于他的事情,却在各个村子里传遍了,甚至他从前的很多同学都听父母说了好几遍,然后他们好奇的写信给黎阳,打听这个事情。

当然,传言能扩散的这么广,也跟黎飞脱不了干系,他当了司机后,会把一些事情告诉给家里和亲戚,在传言发酵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每当看到这样的信,黎阳就觉得很好笑,他把其中特别夸张的部分摘抄下来,通过棉花厂给谭帅留言,让他好好努力,早日成为一个“名实相符”的人。

接线员接的电话的时候还问黎阳,“这些也不都是假的吧?”

黎阳突然意识到,原来海城也有关于谭帅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