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 第7章

作者:英桃 标签: 年代文 励志人生 种田文 近代现代

被黎阳催着,谭帅将两个人的铺盖卷拉到修理厂,临走前,黎阳叮嘱他,离机油远点,沾上了味更大,洗也费劲,还交代他如果有空,用棍子敲敲,他俩的被子用的年月都不少,里面的棉花都一块一块成结了。

被褥被晾晒到了修理厂的后院,因为谭帅忙,还是刘凯去敲的,他也是实心眼,实打实的敲了半天,后来有人提醒他小心被套破了,这才停手。

晚上时候,谭帅把被褥捆在后车架带回去,黎阳使劲闻了一下,满意的道:“太阳就是这个味儿。”

谭帅笑的四仰八叉的躺在床上,黎阳就抓着被子往他鼻子跟前放,“不信你自己闻。”

刘凯的姐姐在肥皂厂上班,不合规和有瑕疵的肥皂会以低价处理,因为谭帅对刘凯的照顾,刘家人对谭帅也很好,知道他一个人住不容易,时而让刘凯送些东西过来,其中就有肥皂。

不美观也一点都不影响洗衣服,黎阳把小屋子里面该拆洗的都拆洗了,被子在太阳底下晒了半天,被风吹的很凉,但上面肥皂味儿依旧清爽干净。

黎阳不厌其烦的追着问,谭帅不得不承认,是,他把太阳带回了家。

黎阳满意了,拍着被子道:“咱们这屋进不来日头,隔三差五就得拿出去晒晒。”

躺在这里面,两个人美美的睡了过去。

卖烤红薯也并非一直都是顺利的,时间久了,黎阳也碰到不少不太好说话的人,有些人价格问的清楚,秤也看的仔细,但到掏钱的时候,就会说差点,总是想要少给几分。

一个小红薯黎阳也就挣七八分,碰到这样的人,就会有点头疼,对方比他还会说,不管是红薯还是木炭的价格,都说的明明白白的,就是不提红薯烤完分量会轻,还有每次秤都得翘起来。

今天最忙的时候,黎阳又碰到了一个老阿姨,她领着的小孙子要吃红薯,老阿姨说这东西有毒,不能吃,吃了要去医院打针。

这个时候黎阳得要解释一下,不想平白背上害人的罪名,但是老阿姨不听,反而绕到后面来,去翻车上的袋子,理直气壮的道:“我比你清楚,煤里都是硫啊,砷啊有毒的,这样烤出来的东西能吃吗?”

黎阳用的都是木炭,老阿姨没翻出来煤,但也没买,拽着小孙子就走了。

她这一闹腾,旁边的人反倒有些好奇,一问黎阳才知道他一直都用木炭烤,他们一个个都很意外。

煤二百斤才四块钱,能烧二十天,相比之下,木炭贵多了,四块钱的木炭顶多烧三四天,差点的不是一点半点。

因为这个,不少人觉得黎阳挺实诚的,短短的时间之内,他在这一片还有了小小的名气,生意也越来越火。

陆续的,黎阳又往家汇了三次钱,每次都是二十元整,这样就像定期给家里报平安一样,让黎阳的心里特别的踏实。

这天,谭帅弄了十几斤的旧报纸回来,刚进屋,黎阳就打了个喷嚏,俩人把门一关,蹲在门外面一张张的抖落,立刻尘土飞扬。

这都报纸有几年前的,也有今年的,谭帅用烟从老工人那里换的,黎阳一边抖一边飞快的扫着上面的新闻,道:“这些年新闻真多,变化也快,尤其是南方,比咱们这边活跃的多。”

这些年,报纸上对于南方经济的报道越来越多,很多人在那边都挣了大钱,消息传回来后,很多人都心里痒痒,工厂里有人大着胆子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南下,有的很快传来捷报,更的多则是销声匿迹。

除了这些,个人开的小厂子也越来越多,黎阳天天在外头卖红薯,听到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

黎阳嘴巴不停的将报纸上的新闻念出来,谭帅只是听着,并不开口,不知道在想什么。

两捆报纸抖出来半斤土,黎阳照例裁剪,把一分两分五分的零蹦子十个十个摆好,用一块报纸紧紧的卷起来,这样一个就是一毛、二毛或者是五毛,看上去就很规整。

卖红薯不到一个月,这样钱卷黎阳已经存下了半箱子。

除此之外,黎阳的课本里面也都塞着零碎的钱,压平之后,会用绳子扎起来,虽然不多,但是一捆捆的,看着就很有架势。

在黎阳忙碌的日子,海城也越来越热闹。

今年开始,更多的农村人往大城市涌,去往海城和首都的火车和汽车每天都是满满的,同时,路上跑着的各种货车也越来越多。

现在,黎阳的老家很多人买不起自行车,长寻坡上每天跑着很多卡车,大都时候,这些车都超过了额定载重,所以容易出毛病。

很多卡车司机在没摸方向盘之前,都要学会修车,要不然走到半路,车坏了,总不能再回去找人来修,他们走的很多路可能几百里都没有人,如果没有一身修车的本领,那可真是做了大难。

卡车司机都修不好的车就要送到修理厂,最近南北跑的卡车比去年不知道多了多少,修理厂越来越忙,谭阳时常半夜才回家,但再晚也会回来。

有一天,黎阳都快要出门卖红薯了,谭帅才回来,黎阳给他盛饭,看到他一手血,吓了一跳,连声问伤的重不重。

谭帅几乎是把饭倒进了肚子里,说没事,看上去浑然不在意,扑倒在床上就睡了过去。

黎阳不放心,打了一盆干净的温水,用刀子把肥皂切开,将里面干净的那块搓到温水里面,蹲在地上,轻轻的擦洗谭帅的手。

脏污洗去,殷红的血又从伤口渗出,有划伤也有蹭伤,密密麻麻的,让人不忍心多看。

肥皂水碰到伤口,谭帅的手反射的抽动了几下,黎阳的动作更轻了些。

除了新伤,在清洗的时候,黎阳也发现他手上的旧伤也不少,心里有些难受。

谭帅跟他一样也是十六岁出来的,那个时候更难些,虽然没有听他说过,但黎阳知道他应该吃了不少苦,自己初来乍到遇到谭帅是运气好,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谭帅的幸运。

风吹的门板“啪啪”响,听着鸽哨的声音,床上的人睡醒了,坐起来发觉手有点异样,低头一看,上面缠着一层薄薄的棉布,布下面是白色的药末,露出来的地方干干净净。

坐在床上发了一会儿呆,直到肚子饿了谭帅才起来,锅里除了面条还有一盘猪肝和两个鸡蛋。

很久很久以后,谭帅已经忘记了当初受伤的事情,只记得那盘子猪肝虽然没有放蒜,但是非常好吃。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提前定时,在写那篇文的番外

第10章

海城第三机械厂坐落在长寻坡的东北方向,虽然叫第三机械厂,但只是因为第一第二机械厂成立的早,第三机械厂有两三万工人,不论从规模还是产值来讲,都是海城的老大。

海城大大小小的工厂有不少,福利这块鲜少有比第三机械厂更好的,免费的托儿所就不用多说了,专门的小学中学聘请的都是学历水平高的老师,每年高考厂子里面的工人子弟都会有亮眼的成绩。

除此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医院,在工厂里吃饭和看病都是免费的,他们在郊外有自己的养殖厂,可以为工厂家属中的孩子提供牛奶。

工资高,福利好,所以海城第三机械厂是大家伙做梦都想进去的地方,当然,想进去也很难。

吕自强是地第三机械厂的一名司机,他并不是海城本地人,而是随着父亲母亲的工作迁移来到了这里,开车技术挺好,就是修车不咋利索。

因为常往修理厂跑,跟谭帅很熟悉。

一般来说,都是吕自强去找谭帅,所以在传达室听说有人找时,他看到谭帅,还有些意外。

“你这个大忙人怎么突然有空了?”吕自强抚了抚自己梳理的整齐的头发,好奇的问道。

他是个时髦的年轻人,即便必须穿着工作服,也是找人修改过的,看上去十分有范儿。

谭帅从口袋拿出一个方形的铜制打火机,铰链焊在外面,看上去年代久远,外面镀刻着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了。

吕自强眼睛一亮,拿过来,仔细翻看,道:“又弄到了好东西啊,这是什么型号的,我好像没见过。”

跟外表不一样的是,吕自强喜欢收藏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无论是国内的古玩,还是国外的各种新鲜玩意。

谭帅道:“看这零件和构造,应该是35年以前的,其余的就不清楚了。”

“我想要。”吕自强摩挲着那并不平滑的金属外壳,目光灼灼的看着谭帅。

看他这模样,谭帅道:“我记着你小外甥好像不爱喝牛奶。”

吕自强一边研究着手里的玩意,一边不经心的道:“是啊,他嫌腥,加糖煮过了也不行,嘴巴太刁了。”

说完,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抬起头,看着谭帅道:“怎么,你想要牛奶?”

谭帅点点头。

吕自强眉开眼笑,立刻将打火机收起来,“好!这都是小事!”

今天生意好,天刚刚黑红薯就卖光了,黎阳回去买生红薯时,看到有几个年轻人在跟老板说话,好像在介绍什么东西,但是老板却摇了摇头,“太贵了,你们放这里应该也没有人买。”

因为晚饭已经做好了,黎阳也不着急回去,好奇的看过去,跟老板说话的年轻人看上去有点面生,不像是住在在这里的,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两个红薯,还在给老板说,“我们这是改良后的新品种,口感更好,富含胡萝卜素,经常吃能保护眼睛。”

老板笑着摆手,“我是没读过书,不如你们有文化,只知道吃多了红薯烧心,可从来没听过还能对眼睛好的,我都不信,其他人会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买?”

黎阳走过去,看着那人手里的淡红色的红薯,道:“这是什么品种?”

“香果蜜薯。”其中一个人回答道:“是我们学校研发出来的,纤维少,熟了以后跟蜜一样甜。”

旁边的老板见黎阳感兴趣,提醒道:“他们这红薯一斤卖两毛二。”

比黎阳平时买的红薯一斤贵一毛,几乎跟大米差不多了,但是大米是精细的粮食,红薯再怎么样应该也比不上。

黎阳并不是第一次听到香果蜜薯这个名字,他在报纸上看到过好几篇报道,都是夸赞这个新品种的,他想知道是不是真的跟报纸上说的一样,道:“我买几斤尝尝行吗?”

这些学生愣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才把袋子里的红薯掏出来,黎阳拿出自己的称,称好五斤,把钱给了他们。

黎阳买这些红薯,并不是想自己尝个鲜,而是想看看,这些红薯是不是真的口感独特,如果真的那么好,他可以烤熟拿出来卖。

虽然价格贵一些,但卖了这么多天红薯,黎阳也发现,像是他们这样缩衣节食的人很多,兜里有钱的也不少,舍得在吃上花钱的也有大把,如果东西真的好,应该会有人愿意吃。

因为有了这样的念头,黎阳跟这个几学生说好了,如果真的有人愿意买这个红薯吃,他以后就买这个香果蜜薯,但是买多少得看能卖多少。

这几个农科院的学生看上去有些沮丧,眼前的人看上去像是个好奇心重的小孩,就算他以后真的拿香果蜜薯去卖,一天顶多要个百十来斤的,而他们一亩地就能收七八千斤,光靠这个,实在是杯水车薪。

为了研究这个,他们花了好几年的精力,自己出钱在外面租地做试验田,好不容易出了结果,但是却因为价格的缘故一直卖的不好,急的没办法才四处兜售,只是四处碰壁。

这几年,各地的红薯大丰收,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丰收之后红薯价格一降再降,而他们还要找地方储藏,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实在是让人煎熬。

黎阳并不知道这些人心里的顾虑,挑够了明天要用的红薯就走了,他得赶紧去水龙头那里,要不等会人多,想要找个空地儿都难。

每天出去卖烤红薯,黎阳也没闲着,他给左右摊子帮忙时,从那几个婶子手里学会了做包子,现在他烙的棒子面饼都不是硬邦邦的了,加了酵母后,发酵做出来饼更加松软。

谭帅有胃病,修理厂有时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就会胃疼,但是他却偏偏喜欢硬的,黎阳有点同情他的胃,平时都做些好消化的。

晚上,谭帅喝粥,黎阳拿着刚烤完的蜜薯,吃了两口,认真品尝,“确实好吃,虽然有点贵。”

谭帅看都没看那蜜薯一眼,不管是啥品种都是红薯,那个味儿他就不喜欢。

吃完饭,谭帅去洗碗,黎阳坐在桌前开始写信。

每天卖红薯慢慢稳定下来,黎阳要给家里报平安,好让他们不用担心自己,也想知道大哥的身体如何了。

丢钱的事情当然不能写,都是些海城好啊,挣钱也容易,信里大篇幅的提到谭帅,恨不得连俩人每天吃啥喝啥都要写上去,最后信纸叠完塞进去,信封鼓起了一个肚子。

“谭哥,你怎么跟家里人联系?”

俩人在一起住了这么久,黎阳从来没听谭帅提起过他的家人。

“这个有点难。”躺在床上的谭帅淡淡的道:“他们都死了。”

黎阳愣了一下,他知道谭帅一个人挺不容易的,却没想到竟然是孤儿,为自己勾起他的伤心事而小声道歉。

谭帅没有在意,接连打了个呵欠,翻过身去。

一看他这样,黎阳也赶紧把灯给拉灭了。

第二天早上,黎阳准备出门的时候,看到一个人正拿着钉子往他们门口钉箱子,便开口问道:“这是干啥?”

“你家不是订了牛奶?”来人从身后的车子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奶瓶子和一个小钥匙,交到黎阳手里,道:“每天都送,记得开箱子取,现在天冷还好点,以后热了,牛奶放外头可容易坏。”

男人熟练的弄好箱子,骑着车子继续往下一家送去。

应该是谭帅订的吧。

黎阳回屋把奶瓶子外头洗了洗,准备放在锅里热上,这样谭帅起来就能喝上了。

“牛奶你喝。”不知道什么时候,谭帅醒了,声音带着微微沙哑。

黎阳当然知道牛奶是好东西,迟疑道:“这个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