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霆 第54章

作者:雨虹 标签: 近代现代

现在好了,国家很开明,允许我们学习经典了,但是我年纪太大了。

很惭愧,还没有来得及学习,就已经老了……哈哈!”这位活佛身上那明黄色软缎面的“东嘎”,和颜色更深的藏红色毛呢料子的袈裟,区别着他和普通僧人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他开心的笑着,然后他问我:“我汉语讲不好,不是标准普通话,听得懂吗?”

我赶快说:“听得懂,佛爷的汉语讲得已经很好了!”佛爷很谦虚的笑着:“没有没有,我听还好一些,说起来有困难的,呵呵……”我们被那个年轻的小喇嘛安排坐下后,梁菁就和佛爷开始聊一些家常,我真奇怪:地位崇高、学问渊深的一位活佛,竟然有耐心陪一个普通人大话家常?我心不在焉的敷衍着,开始打量整间屋子的摆设。

佛爷的法床是一座雕刻了很精细图案的大木床,有些象我们古时候的那种柳树床的式样。

只是法床的靠背雕刻了许多茎蔓盘附的宝相花和传说中的“喷焰如意宝”,而床箱上更多的雕刻了栩栩如生的雄狮、大象、鳌鱼、鹏鸟等等护法动物。

佛爷的背后和两边,还摆放了“流云行龙纹”黄色缎子面的靠背和迎手,真得很象故宫里的摆设,不但富贵、而且神圣庄严。

房间并不大,但是一个雕刻精美、色彩艳丽的佛龛,占据了整整一面墙。

这种在私人的房间里设立佛龛,而且是这么大的佛龛的景象,可能只有在这种活佛们的房间里才能看得到吧?佛龛分为两大圈。

里面一圈,比较薄,被划分为十二个小格子,每一个小格子里都摆放了一尊佛像。

外面的一圈比较厚,被划分为八个大格子,格子里放满了藏文的经典。

那些经典,是一种一尺来长的活页版式,都用黄色的丝绸整齐的包裹着,向外的这个头,还夹上了红、绿、蓝三种金丝彩缎由小到大叠加缝制而成的目录头,可以方便查阅经典的名目。

佛龛前,摆放了“七珍”、“八宝”等供养物,和蜂蜜、酥油等五精华,香、螺等八供养,还有一溜七盏小金碗里用藏红花和薄荷冰沏成的甘露水。

最前面有一座银子打成的镂空图案的卧炉,袅袅的香烟从里面缓缓的升腾出来。

一盏很高脚的錾花银灯,镶嵌了珊瑚和松石的小珠子,里面是处于半融化状态的乳黄色的酥油,在安静的火苗的辉映下,亮晶晶地被燃烧掉,散发着阵阵乳香。

最两边,是“居士”(在家学佛的信士)们送来供佛的新鲜切花,真的是色彩艳丽,生机盎然。

可能是送花的人太多了,供桌上面摆不下,只好在供桌前的地上,排了一圈。

佛龛里的佛像和我们在汉族地区见到的佛像有很大区别,他们都穿了很名贵的尼泊尔手工金丝缎精制成的衣服,有的戴了象电视里十一世班禅大师坐床时戴的那种高高尖尖的黄色僧帽,有的则是几片花瓣一样的镶嵌了很多珠玉的五佛天冠。

那些佛像的皮肤,都是那种磨砂的紫金色,纤长柔软的手指、美丽超凡的面孔、活灵活现的首饰和法器。

让人看了,就不由得生起一种快乐祥和的心境。

他们慈悲和善良的样子,总象是在鼓励我去亲近他们,或者是向他们诉说我心中的痛苦……可我不能、也不敢。

另外一面墙上,是一个书架,里面放满了藏文、汉文的各种书籍。

再往边上,是一个嵌在墙里面的壁橱,从顶到地,很大。

我想是放衣物的吧?这面墙上,也就是我们座位的背后,是三幅幅面很大的佛像绘画。

这种绘画的色彩特别艳丽,有的地方还用了纯金箔,有的地方用了颗粒粗细不同的闪光云母颜料。

外面不是用我们的装裱办法,而是一层层缝制了五彩的金丝缎子,下面的卷轴两边的头,是银子打成的,听说还镀了金子。

前面还有一层明黄色半透明的薄绢,作为佛像绘画的帘子。

不过,这帘子总被折叠成很漂亮的花样,固定在整幅画的最顶端。

但是,却有两条鲜红色的丝带,从帘子折成的花后面直接垂下来,一直贯穿了整幅画面。

整幅画简直太漂亮了,花团锦簇的瑰丽色彩蕴含着神秘的宗教意义,让我不敢逼视片刻。

记得这种画像被称为“唐卡”。

佛爷背后的窗子很大,都是古香古色的雕花隔扇窗子,只是上面的玻璃却被擦的明亮无比。

窗外就是松树的枝叶,青翠茂密。

我想夏天的时候那可以缓和刺眼和灼热的阳光直接照射到屋内,冬天的时候,雪松和树挂会给房间里凭添一道风景的。

真得很美,这一切让我的思想能够得到安静和沉淀……

我正在走思的时候,梁菁起来了,佛爷也起身了。

我也赶忙起身,跟着佛爷和梁菁,朝着佛龛里的佛像磕了三个头。

然后佛爷又坐回法床上,梁菁又带着我给佛爷磕了三个头,这使我想起SM里的情节,然后突然警觉,开始谴责自己这些乌七八糟不洁净的念头。

但是我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学着梁菁的样子,盘坐在佛爷法床对面的地上,胡思乱想。

佛爷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之中:“作为一个佛教徒,不懂得四谛法,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也可以说不懂四谛法,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徒。

四谛法,又被称作四圣谛,它和十二因缘,是众生的基本生命存在形态,和佛教所建立的基本原因,也是一个众生从开始信仰到最后成佛的一条必须遵循的道路!”

佛爷的声音真的很好听,真得很适合宣讲佛法。

就像单田芳的嗓子很适合讲评书一样,无可挑剔,也无法替代。

我开始很认真的听他讲:“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

苦谛,是要让众生认识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甚至是无始劫以来在轮回中苦苦挣扎的众生们,可能遇见的一切痛苦。

知道这些痛苦的本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生成的原因。

而苦谛生成的原因就恰恰是因为我们往昔世,通过身、口、意三种能做根的造作,象磁铁一样把痛苦的果集聚到我们的受生身上来,这就被称为集谛。

因为我们了解了苦的真实存在,知道了苦的成因是集,就要下决心,断除集,断除身口意三种能做根的造作,以及集聚痛苦的作用和功能,这就是一个佛教徒最开始的目的和发心了!”

佛爷很激动似的,双手搓动手里的念珠,靠在法床后面的黄缎子软靠背上,微笑着说:“灭谛不好理解,因为你们要具备了很多条件以后才能了解。

至少要不断熏习‘空性’和‘缘起’的道理,学习法相(佛教很多专用名词的道理)和禅定的境界,才能了解小乘圣者‘阿罗汉’的‘灭尽定’。

上一篇:末世种田忙

下一篇:哪里不对